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得之见

一得之见

指韩信问计于李左车,李左车提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自谦之词。后以此典比喻一点粗浅的见解,常作自谦之词。李左车,秦末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韩信、张耳率兵击赵,李左车建议赵军主将成安君陈馀出奇兵,断绝汉军粮道,未被采纳,赵军被汉军击败,混战中,韩信下令不许杀害广武君李左车,谁能活捉他,就赏给千金。广武君李左车被活捉后,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东向坐,自己西向坐着,待以师礼,并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道:“我想向北进攻燕国(都蓟,今北京西南),向东伐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怎样才能有功绩?”广武君推让说“现在我是兵败国亡之俘虏,哪里配得上商议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不是他在虞国愚蠢而在秦国就聪明,而是在于国君用不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哩。果真让成安君陈馀采纳您的计策,像我韩信这样人也早已被俘。因为不采纳您的计策,所以我才得以侍奉您啊。”韩信坚持请教说:“我完全听从您的计策,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聪明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所以说‘即使是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采择’。不过恐怕我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纳,但愿意奉献我的愚忠。”“现在为将军着想,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抚恤阵亡将士遗孤,使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都有人送来牛肉、美酒、宴请军官、犒劳士兵,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说客拿着书信,向燕国显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了,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一定听到消息就会降服,即使有聪明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象这样,那么天下大事就都好办。用兵本来有先虚张声势然后采取实际行动,我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听从了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立刻降服。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7、2618页:“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原为春秋时虞国大夫,后任秦穆公丞相)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通“按”)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xiǎng想,宴请)士大夫醉(yì译,赐酒食)兵,北首(向着)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zhǐ纸)尺(当时写书信使用木简尺寸)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善于诡辩)者东告齐,齐心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倒下,此指降服)。”

【例句】:

宋·焦竑《玉堂丛语》卷1:“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希望自己的一得之见,不致贻误读者。” 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


偏正 只是一点见解。秦牧《〈艺海拾贝〉前记》:“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不一定很正确。”△多用作谦词。


【词语一得之见】  成语:一得之见汉语词典:一得之见

猜你喜欢

  • 射蛟

    蛟,古代传说的蛟龙,民间认为它兴风作浪,能发洪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天,武帝南巡,在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附近的江面)射蛟。后以此为典,颂扬帝王的勇武精神。【出典】:《汉书》卷6《武帝

  • 征兰

    源见“燕梦征兰”。谓孕得贵子。清唐孙华《贺同官黄擎庵纳姬》诗:“蠲忿名花是合欢,春宵好梦早征兰。”【词语征兰】   汉语大词典:征兰

  •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指春天绮丽的景物。下扬州:到扬州去。 在春光绮丽的三月里东下扬州。 古代形容扬州的繁华。语出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莽书生

  • 邵平田

    源见“东陵瓜”。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诗:“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词语邵平田】   汉语大词典:邵平田

  • 舒帷

    源见“目不窥园”。指董仲舒下帷苦学。亦借指专心读书。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 闻鸡人

    源见“闻鸡起舞”。指闻鸡起舞的祖逖。泛指及时奋发的志士。明陈子龙《送徐闇公省试金陵》诗:“我思闻鸡人,中夜长假寐。”【词语闻鸡人】   汉语大词典:闻鸡人

  • 弃甲

    《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si)尚多,弃甲则那?”宋国华元被俘逃归后,监督军民修筑城墙,人们都讥刺他当过俘虏,弃甲归来。他使陪乘人回答说:‘牛有牛皮,犀兕多得很,取皮制甲有何难,丢掉盔甲算

  • 元载豪富

    《新唐书.元载传》:“元载字公辅。……城中开南北二第,室宇奢广,当时为冠。近郊作观谢,帐帟什器不徙而供。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名姝异妓,虽禁中不逮。”唐.元载居官十分贪佔,故致巨富。据说他被抄

  • 胸有城府

    源见“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心机深隐难测,犹如城府之深邃。张天民《创业》二章八:“冯超胸有城府地一扬手,制止单易之。”主谓 形容人心地不坦白,藏有隐讳。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的人,往往会把它化作权且

  • 牛闺

    同“牛郎织女”。闺,指织女。唐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之一:“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词语牛闺】   汉语大词典:牛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