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一龙

三人一龙

三国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为三人友善如一体之典。


【典源】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裴松之注引 《魏略》 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世说新语·德行》“华歆遇子弟甚整”条注引 《魏略》 曰:“灵帝时 (华歆) 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洪亮吉《四史发伏》九:“案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其头腹尾盖以齿之长幼而定。”

【今译】 汉末华歆、管宁、邴原三人为好友,在一起游学读书,当时人称三人为一龙,按照年龄长幼,分别称三人为龙头、龙腹、龙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声名或几人友好并有声名。

【典形】 高名合作龙、管华称一龙、交朋不成龙、龙身、龙头、成龙让邴。

【示例】

〔高名合作龙〕 清·王士禛《咏史小乐府》之五:“邴管持风节,高名合作龙。”

〔管华称一龙〕 清·顾炎武《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淄渑竟谁知? 管华称一龙。”

〔交朋不成龙〕 宋·陆游《绍兴中与陈鲁山等同游禹庙》:“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龙身〕 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方》之十七:“编到沅湘耆旧录,难为君称作龙身。”

〔龙头〕 唐·罗隐《寄礼部郑员外》:“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词语三人一龙】  成语:三人一龙汉语词典:三人一龙

猜你喜欢

  • 叶令乘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地方官行踪。唐马令《早春陪敕使麻先生慈力祭岳》诗:“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

  • 黄霸治郡

    《汉书.黄霸传》:“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

  • 隋岸

    同“隋堤”。宋王禹偁《送荣礼亟赴宋都序》:“隋岸柳翠,浚郊草平。”宋柳永《木兰花.柳枝》词:“章街 隋岸欢游地,高拂楼台低映水。”【词语隋岸】   汉语大词典:隋岸

  • 渡江天马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建立帝业。宋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 桂枝

    源见“郤诜丹桂”。借指科第、功名。唐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源见“月桂”。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词语桂枝】   汉语大词典:桂枝

  • 墨突

    源见“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指为民奔走不停。清陈维崧《满江红.薗次拿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赋此纪事》词:“嗟墨突,殊堪耻;怜范釜,还私喜。”【词语墨突】   汉语大词典:墨突

  • 掷地金声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及《晋书.孙绰传》均载:晋孙绰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赞不绝口。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指孙绰

  • 邻人怨笛

    同“邻人吹笛”。清周之琦《声声慢.己丑重过吴门》词:“几度伤怀旧雨,况邻人怨笛吹冷钱江。”

  • 破镜飞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十《古绝句四首》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也作槀砧,古代处死犯人,下面垫上槀席,伏在椹上,用铁砍头。椹,即砧板。铁与夫同意。后用“槀砧”

  • 存老马

    源见“养老马”。比喻善待曾出过力、有过贡献的老人。清钱谦益《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途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之三:“远驾那须存老马,高飞谁与弋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