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坟五典

三坟五典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后因以“三坟五典”泛指我国最古的书籍。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三坟五典,公能读之。”


并列 传说中我国最早古籍。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颖达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汉·崔瑗《东观箴》:“洋洋东观,古之史官,~,靡义不贯。”也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源】《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疏:“正义曰:‘孔安国《尚书序》云: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今译】春秋时楚昭公与右尹子革说话,正逢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昭公说:“这是一个好史官,你要好好对待他。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是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释义】后以此典泛指古代典籍。

【典形】 八索九丘、典坟、读书夸左史、皇坟、丘坟、三坟五典、倚相书、世间倚相、典坟书。

【示例】

〔八索九丘〕 明·杨慎《七犯玲珑》:“星辰颠倒,三心五噣; 简编讹秽,八索九丘。”

〔典坟〕 清·程先贞《范质公先生墓次星来舅韵》:“曾从元气想氛氲,入拜门墙问典坟。”

〔读书夸左史〕 北齐·颜之推《古意》:“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皇坟〕唐·韩愈《醉赠张秘书》:“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丘坟〕 明·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禹穴酉阳多典籍,可能地下作丘坟。”

〔三坟五典〕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囊括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倚相书〕 宋·陆游《寄题王才臣山居》:“出游耻怀弥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词语三坟五典】  成语:三坟五典汉语词典:三坟五典

猜你喜欢

  • 曲逆车

    源见“长者辙”。陈平仕汉封为曲逆侯。谓人有才学,为人器重。宋陈师道《和黄预感秋》:“门有曲逆车,谤甚北山女。”

  • 文举酒

    同“融酒”。孔融,字文举。唐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诗:“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 风玉

    唐.杜牧《斫竹》诗:“霜根渐随斧,风玉自敲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载:唐代岐王府中竹林内悬挂许多玉片,夜间风来,玉片丁冬相撞,号为占风铎(音duó),又名风玉。竹虽重,但仍可作风玉敲秋

  • 鹏鶱

    源见“鲲鹏展翅”。大鹏高飞。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词语鹏鶱】   汉语大词典:鹏鶱

  • 红纱系臂

    《太平御览》卷一四五引王隐《晋书》:“武帝采诸葛冲等女五十余人,入殿赐采女食,皆忧不食。帝使缦障,杨后曰:‘可。’但入障其中者,以绛系臂。胡芳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之。’芳曰:‘死不畏,何畏陛下?’

  • 履藉

    同“履籍”。《金史.撒改传》:“穆宗履藉父兄趾业,锄除强梗不服己者,使撒改取马纪岭道攻阿疏。”【词语履藉】   汉语大词典:履藉

  • 梁绕飞尘

    源见“馀音绕梁”、“歌落梁尘”。形容歌声优美动人。唐李峤《歌》诗:“郢中吟《白雪》,梁上绕飞尘。”

  • 桂科

    源见“郤诜丹桂”。谓科举及第。唐李商隐《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启》:“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门,顶踵实非己物。”【词语桂科】   汉语大词典:桂科

  • 直如丝

    同“直如弦”。唐 耿?《赠别刘员外长卿》诗:“清如寒玉直如丝,世故多虞事莫期。”

  • 渭桥耻

    《旧唐书.吐蕃传上》:“广德(唐代宗李豫年号)元年九月,吐蕃寇陷泾州。十月,又陷奉天县。(帝)遣中书令郭子仪西御。吐蕃以吐谷浑党项羌之众二十余万,自龙光度而东。郭子仪退军,(帝)车驾幸陕州,京师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