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家丘

东家丘

《书言故事.师儒类.东家丘》注引《孔子家语》曰:“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能识孔子是圣人,乃曰:‘彼东家丘,吾知之矣。’”

传说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才学和名望,故随口称之为:“东家丘”。后遂用为不识贤者的典故,也可用称多智之人的典故。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斐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君乡里郑君,……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宋.王之道《和江和仲司理喜雨》诗:“老蟾宿毕君知否?欲烦更问东家丘。”


偏正 传说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有学问,常称孔子为“东家丘”。后用以表示对邻近的学者缺乏认识了解。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引言》:“近来学术界有一种风尚,崇信异国人所做的中国学术研究,而把自己的专门学者看成‘~’。”△多用于学术评价方面。


【典源】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 曰:“ (邴原)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 (玄),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张诜注:“鲁人不识孔子圣人,乃云:‘我东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轻孔丘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其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今译】 三国时邴原想去远处游学,求见安丘孙崧。孙崧辞让说:“您同乡郑玄君,您知道吗?”邴原答:“知道。”孙崧说:“郑君学通古今,博闻强记,宏大精深,实在是学者的良师楷模。您不去从师,却跋涉千里而来,所谓以郑君为东家丘了。您好像不明白还回答‘知道’,为什么?”孔子是鲁人,而鲁人却不把孔子当作贤人,说:“我东邻的孔丘吗,我早知道了。”带着轻视孔丘的意思。《颜氏家训》说:“世人贵耳贱目,重远轻近,对于熟悉的人,尽管是贤哲,也不加尊重; 而对外地的人,听到一点名声,就如饥似渴地去趋奉。究其真实,实际上还比不上熟悉的人。这就像鲁人称孔子为东家丘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浅陋无知,不识贤人才士。

【典形】 不知丘、东家丘、家丘、鲁东家、笑东家、东家著孔丘、敬东家。

【示例】

〔不知丘〕 宋·苏轼《代书答梁先》:“鲁人岂独不知丘, 蹸藉夫子无罪尤。”

〔东家丘〕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放歌》:“人师我愧东家丘,儒书无能解国忧。”

〔家丘〕 唐·高适《别从甥万盈》:“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鲁东家〕 宋·刘筠《属疾》:“职清唐内相,宅僻鲁东家。”

〔笑东家〕 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


【词语东家丘】  成语:东家丘汉语词典:东家丘

猜你喜欢

  • 揽揆

    同“览揆”。揽,同“览”。吴梅《词学通论.明人词略》:“庚寅揽揆,或献以谀词……连章累篇,不外应酬。”【词语揽揆】   汉语大词典:揽揆

  • 鹤归城是

    同“鹤归华表”。宋李曾伯《水龙吟》词:“泪落碑存,鹤归城是,不堪回首。”

  • 萤窗雪案

    源见“囊萤照读”、“孙康映雪”。形容勤学苦读。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六:“倘若我很勤奋好学,萤窗雪案,拼命追赶,

  • 鲍鱼之肆

    比喻恶劣环境。明朱舜水《典学斋记》:“特患志意未定,当以论学取友,亲贤近业为务,其毋纳履于鲍鱼之肆乎!” ●汉刘向《说苑·杂言》:“〔孔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

  • 汉娥留佩

    同“汉皋解佩”。明李梦阳《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诗之四:“潭起汉娥留佩赋,井传王粲倚楼题。”

  • 弹随

    同“弹雀”。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词语弹随】   汉语大词典:弹随

  • 汉东珠

    同“隋侯之珠”。隋侯封于汉东之国,故称。清顾炎武《松江别张处士壳王处士炜暨诸友人》诗:“欲将方寸报,惟有汉东珠。”【词语汉东珠】   汉语大词典:汉东珠

  • 乌白

    同“乌头白”。南朝 梁 简文帝《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词语乌白】   汉语大词典:乌白

  • 不啄腐鼠

    源见“鸱得腐鼠”。形容具有高尚的节操。唐白居易《感鹤》诗:“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 明镜乐昌分

    源见“破镜重圆”。称夫妇失散或分离。《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仓皇明镜乐昌分,缥缈层楼绿珠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