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

原指一心求利,就不可能为别人着想,使别人受益,后则用以形容富人刻薄成性,唯利是图。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说,老百姓的生产活动不能忽视。老百姓的一般情况是:有固定的产业才有稳定的思想,没有固定的产业便没有稳定的思想。如果百姓思想不稳定,什么无法无天的事,都能干得出来。等到犯了罪,然后再加刑罚,等于布下罗网陷害百姓。哪有仁慈的君主却去陷害老百姓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务必做到处事恭谨,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向百姓征收赋税有定规。阳虎说过,想发财就别讲仁爱,讲仁爱就别想发财。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纫针》:“富室黄某亦遣媒来,虞恶其为富不仁,力却之。”


述补 只求自己发财致富而存心不良,不顾他人死活。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例]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辣。→见利忘义 心狠手辣↔见利思义 仗义疏财


解释原指讲究仁义就不能发财致富。后形容德行低劣的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滕文公向孟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孟子说:“有关百姓的事情千万不可怠慢。对于老百姓来说,有稳定产业的人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稳定产业的人就不会有相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如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利欲熏心、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假如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去加以处罚,这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就等于是陷害。哪有仁爱的人身处高位却作出陷害百姓的事情呢?所以贤明之君一定会恭敬简朴、礼贤下士,尤其在向百姓征收赋税时不能欲壑难填,而要遵守一定的制度。阳虎曾说:‘要发财就不能讲仁义,要讲仁义就不能发财致富。’对待百姓,首先要让他们的生活有着落,然后再兴办教育,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做到了这些,国家才会气象一新、蒸蒸日上。”

阳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曾经把持鲁国的朝政。孔子认为他的做法不合适,不愿和他交往。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挥者,主张推行仁政、贫贱不移,他引用阳虎的话,是要强调仁爱第一。讲究仁爱的君主,应该减少百姓的负担,因此也就不会非常富有。

例句

我们要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和为富不仁是绝不相同的。


【词语为富不仁】  成语:为富不仁汉语词典:为富不仁

猜你喜欢

  • 十六天魔舞

    天魔:佛教语,又名天子魔。指深著世间乐,又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者。舞:舞蹈。此典谓元顺帝怠于朝政,崇信藏传佛教,命16名宫女装扮天魔舞蹈以行乐。元顺帝(1320-1370年),名妥欢贴睦尔,明宗和世子

  • 容臭

    指香囊。《礼记.内则》:“衿缨皆佩容臭。”郑玄注:“容臭( ㄒㄧㄡˋ xiù 秀),香物也。”孙希旦集解:“容臭,谓为小囊以容受香物也。”即用小囊容盛香物,佩带在衣服上。【词语容臭】   汉语大词

  • 九方

    同“九方皋”。清 汤璥《〈交翠轩笔记〉后序》:“走其野而无九方之法以相之,则赤骥绿耳与驽马草驹齐价矣。”【词语九方】   汉语大词典:九方

  • 倒持

    参见:倒持泰阿【词语倒持】   汉语大词典:倒持

  • 妙技屠龙

    源见“屠龙技”。形容本领高超。清石韫玉《折桂令.自题归来图》套曲:“一个个妙技屠龙,雄谈扪虱,壮志闻鸡。”

  • 蒲鞯角上书

    源见“牛角挂书”。指《汉书》。清汪懋麟《十二砚斋落成自题》诗之四:“不才无补丝毫事,消得蒲鞯角上书。”

  • 苏生北海

    同“苏武节”。清顾炎武《千官》诗之一:“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苏生 北海边。”

  • 坠梁尘

    同“歌落梁尘”。元 刘庭信《粉蝶儿.美色》套曲:“手撒红牙流歌韵,坠梁尘遏住行云。”

  • 陪尘

    源见“望尘莫及”。指追随。谦词。唐黄滔《祭司勋孙郎中文》:“滔早于辇毂,历践轩墙,旋振羽于丘门,获陪尘于阮巷。”【词语陪尘】   汉语大词典:陪尘

  • 海鸟避鲁门

    《国语.鲁语上》载:海鸟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