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习焉不察

习焉不察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用“习焉不察”表示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


其他 习惯于某种事物,遂不复觉察到其中问题。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李大钊《新闻的侵略》:“国人~,每忽视外人在华之新闻宣传事业。”△多用于麻木方面。 →习以为常 ↔见微知著 穴处知雨 少见多怪。也作“习而不察”、“习焉不觉”、“习焉弗察”。


【词语习焉不察】  成语:习焉不察汉语词典:习焉不察

猜你喜欢

  • 紫罗囊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附《谢玄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郎俱为叔父安所器重……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此遂止。”东晋谢玄年少时好佩紫罗香囊,其叔父谢安

  • 枯杨生华

    枯萎的杨树开了花,比喻老妇嫁人。《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主谓 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旧时老年妇女嫁做官的年壮丈夫。《易经·大过》:“九五,~,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 石炼五色

    同“五色石”。清 丘逢甲《苦雨行》:“娲皇补处今毕漏,石炼五色难坚牢。”

  • 振槁

    371 ① 摇落枯叶。喻事情极易办成。《荀子.议兵》,“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词语振槁】   汉语大词典:振槁

  • 春树江东

    源见“云树之思”。谓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宋刘镇《沁园春.题西宗云山楼》词:“㕴吟久,想依依春树,人在江东。”

  • 桃李满县

    源见“河阳一县花”。用以称颂地方官勤于政事,治理佳美。宋徐鹿卿《水调歌头.贺史宰受荐》词:“公为政,民不扰,吏无欺。春风桃李满县,当路几人知。”

  • 腹是群书笥

    源见“孝先便腹”。形容人满腹才学。唐刘得仁《赠雍陶博士》诗:“腹是群书笥,官为六义师。”

  • 抱刺于怀

    源见“祢衡怀刺”。谓准备求人引荐。《聊斋志异.叶生》:“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

  • 书读五车

    同“书富五车”。明 王錂《寻亲记.局骗》:“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知识很丰富。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明·范受益《寻亲记·局

  • 中年哀乐

    源见“东山丝竹”。指中年以后常为哀乐事感情激动。清袁枚《到清江再呈》诗之二:“一笛斜阳万木飞,中年哀乐雪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