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从赤松游

从赤松游

指张良辅汉功成身退,不恋爵禄,辞官归隐的故事。后以此典比喻不恋爵禄,辞官隐退。张良(?——前186),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张良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他任韩司徒(管土地和人民)。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投刘邦,为重要谋士。刘邦率起义军入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留恋宫廷生活,张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还军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笼络韩信等策略,主张追击项羽,消灭楚军,都为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张良功多,封留侯,张良说:“我家本世代为韩国相,韩被秦灭,我拿出万贯家财,为韩国报仇,尽管椎杀秦王没有成功,但这一行动震动了天下。如今我以三寸之舌,为高祖出谋画策,被高祖封给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布衣百姓的最高地位,对我来说很满足。我愿意丢弃人间之事,想随赤松子去深山仙游。”于是学习不进饮食,导引轻身的法术。此典又作“辞世却粒”、“寻赤松”、“赤松游”、“赤松期”、“张良却粒”、“留侯慕赤松”、“留侯辟谷”、“笑随赤松”、“张良辞汉”、“伴赤松”。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42、2048页:“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chóu仇,同“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相传为中国古代神话中仙人,神农时雨师,后为道教所信奉)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例句】: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托迹黄老,辞世却粒。”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寻赤松而见及,泛黄菊以相从。” 唐·陈子昂《答洛阳主人》:“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唐·张说《与右相璟等同日上官宴》:“少留青中笔,未敢赤松期。”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像。” 唐·李商隐《四皓庙》:“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宋·陈与义《贞年书事》:“留侯辟谷年,汉鼎无余功。” 宋·范成大《浮丘亭·知郡秘书新作》:“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宋·杨万里《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 宋·辛弃疾《菩萨蛮》词:“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 金·元好问《放言》:“古来帝王师,或从赤松游。” 元·白朴《阳春曲·知几》:“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元·张可久《满庭芳·山中杂兴》:“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典源】《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因有大功,封为留侯,张良说:“我家本世代为韩国相,韩被秦灭,不惜万金,为韩向暴秦报仇,使天下震惊。现以三寸之舌成为帝王之师,封给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布衣百姓的最高地位了,对我来说很满足了。我想要丢弃人间之事,随赤松子去深山仙游。”于是学习不进饮食,导引轻身的法术。赤松子,传说是位仙人,曾为神农时雨师。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不恋爵禄,辞官归山,及时隐退。

【典形】 伴赤松、赤松期、赤松游、辞世却粒、从赤松游、留侯慕赤松、留侯辟谷、笑随赤松、寻赤松、张良辞汉、张良却粒、从赤松、少傅赤松游、追赤松、子房共赤松、托赤松、辟留侯谷、辟谷怀子房、学赤松游、逐赤松。

【示例】

〔伴赤松〕 元·张可久《满庭芳·山中杂兴》:“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赤松期〕 唐·张说《与右相璟等同日上官宴》:“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赤松游〕 唐·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辞世却粒〕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托迹黄老,辞世却粒。”

〔从赤松游〕 金·元好问《放言》:“古来帝王师,或从赤松游。”

〔留侯慕赤松〕 唐·李商隐《四皓庙》:“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留侯辟谷〕宋· 陈与义《贞年书事》:“留侯辟谷年,汉鼎无余功。”

〔笑随赤松〕 宋·杨万里《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

〔寻赤松〕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寻赤松而见及,泛黄菊以相从。”

〔张良辞汉〕 元·白朴《阳春曲·知几》:“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张良却粒〕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 范蠡登舟,空瞻遗像。”


猜你喜欢

  • 问鸿蒙

    《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

  • 断齑画粥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注引《东轩笔录》(宋.魏泰撰):“公(范仲淹)少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酢木

  • 四休

    四件知足的事。宋代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太医孙君防,字景初……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山谷

  • 和肆

    源见“和氏之璧”。喻指鉴别、陈列宝玉的地方。三国 魏阮籍《与晋王荐卢播书》:“悬黎和肆,垂棘所集。”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推沙砾之贱质,索千金于和肆哉!”【词语和肆】  

  • 贞义

    同“贞义女”。宋俞文豹《吹剑录》:“端平元年,邑宰徐进斋新其庙,文豹为作奉安祝词曰:‘惟此方之俗习,率勇敢于杀身。岂贞义之遗烈,犹隐然而在民。’”【词语贞义】   汉语大词典:贞义

  • 得意忘言

    意谓言词所以达意,既以得其意就不再需要言词。后亦用为彼此默喻之意。庄子说,渔具是用来捕鱼的,捕了鱼就忘了渔具;兔网是用来捉兔的,捉到兔便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掌握了思想就忘记了语言。我怎么才

  • 东山丝竹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后因以“东山丝竹”作为中年以后以丝竹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诲:教导。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谢觉哉《不惑集.忆叔衡同志》:“(何)叔衡同志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他的诲人,似乎摆

  • 定远笔

    同“班超笔”。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 高高在上

    原指上天有眼,洞察人间善恶。后则泛指身居高位而不察下情。周初群臣作诗规戒周成王说,警惕呀,警惕!老天爷无所不知,天命不易保有,不要说老天高高在上。万事万物都由他在升降。天天都在注视人间。我是个幼稚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