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伍员鞭尸

伍员鞭尸

指伍员为报被无辜冤枉杀死的父兄之仇,帮助吴兵攻进楚国都城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县北),掘墓鞭打已死的楚平王尸体。后以此典比喻报仇雪恨。伍员(?——前484年),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伍奢及长子伍尚被冤杀,伍员辗转逃到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后帮助阖(Hé核)庐刺杀吴王,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攻破楚国,伍员以功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被谗言疏远,后吴王赐剑命伍员自杀。前在春秋末年,楚平王贪恋女色,竟在奸臣费无忌怂恿下,将原来准备嫁给楚太子建的秦女收做妃子。费无忌因此得到了楚平王的欢心,但怕将来太子建继位以后对自己不利,便在楚平王面前诬陷楚太子建图谋不轨,想兴兵作乱。昏庸的楚平王竟然听信谗言,派人去诛杀太子建,并囚禁了太子的老师伍奢,骗杀了伍奢及长子伍尚。伍奢次子伍员(即伍子胥)逃往吴国。十年后,伍员帮助吴王阖庐打败了楚国,攻破了楚国郢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为报冤杀父兄之仇,就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然后才住手。此典又作“鞭尸”。

【出典】:

史记》卷66《伍子胥列传》2176页:“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例句】: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婢铭》:“吴师鞭尸于楚国,(申)〔包〕胥泣血于秦庭。”

注释:(申)〔包〕:据《史记》卷66《伍子胥列传》:“包胥立于秦廷。”宜校改“申”为“包”字,较为准确。避免与其他类似名混淆。


猜你喜欢

  • 胶序

    源见“胶庠”。又《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郑玄注:“皆学名也。”因以“胶序”为学校的通称。南朝 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明袁宏道《寿存斋张公

  • 三枝誓箭

    源见“锦囊三矢”。指牢记父志,誓雪遗耻。元张宪《李天下》诗:“三枝誓箭挂马鞍,誓与先王刷遗耻。”按,李天下,唐庄宗 李存勖的艺名。

  • 张汤巧诋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张汤者,杜人也。……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汉.张汤是著名的酷吏,他为人多诈,机智

  • 蘋蘩

    《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蘋蘩”泛指祭品。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

  • 同床各梦

    即“同床异梦”。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各有各的打算。宋代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畅抱膝之意也。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见“同床异梦”。清·纪昀《阅微

  • 倒绷孩

    同“倒绷孩儿”。宋周必大《答胡仲成》诗:“惟有诗情不如昔,旁观抚掌倒绷孩。”

  • 北冥鱼

    同“北溟鱼”。明张居正《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诗之一:“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冥鱼。”【词语北冥鱼】   汉语大词典:北冥鱼

  • 马良白眉

    《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 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白眉”为典,喻弟兄或侪辈中之杰出者。唐李瀚《蒙求》:

  • 忠言逆耳

    参见:忠言逆耳利于行主谓 诚恳劝谏的话,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廖辉英《红尘孽债》:“‘什么唷,你讲话真是倒退,越讲越刺耳,越

  • 易地则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原意是说禹、稷、颜回都是贤人,如果调换地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是一样的。 后泛指只要人的思想信仰一样,即使处在不同环境,表现也必然相同。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