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

原为“口中雌黄”。信口:随便开口。雌黄:矿物名,即鸡冠石,黄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多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典出晋王衍之事迹。比喻不顾实际,轻下论断,随便乱说。王衍(256-311年),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士族,先后任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太尉等要职。当时皇族争权混战,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贵族刘渊趁机起兵,西晋政权岌岌可危。而王衍却只图自保,派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己则朝中执政,自以为狡兔三窟。后被石勒俘虏,为保全性命,曾劝其称帝,但终为石勒所杀。王衍少时,风姿娴雅,每日以清谈老庄为事。谈论中稍有不合义理之处,便随时改动,时人称之为“口中雌黄”。

【出典】:

晋书》卷43《王戎附王衍传》1236页:“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例句】:

明史·马孟祯传》:“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 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自检束,不久或将不能更居上海矣。”


偏正 信口,随口。雌黄,一种小块黄赤色粒状矿物。古代研成粉末后,在写字有错时用来涂抹。后指随口乱说,任意造谣、歪曲事实。语本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冯德英《迎春花》:“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贬义。常用于指恁空捏造,妄加评论。→信口开河 胡说八道 ↔一言为定 言之凿凿 言必有据 信而有征。也作“口中雌黄”。


改窜文字、变更语词皆随意为之,谓之 “信口雌黄”。

文选·刘峻 〈广绝交论〉》: “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孙盛 《晋阳秋》: “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意谓不得随意更改书中文字,此犹郑玄所谓 “博学以知服”之意。

此语后多用为掩没真相、不顾事实、凭空捏造、随意乱说之义。

“信口”,随口,随意说。那么,“雌黄”是什么意思呢?

宋·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 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原来,“雌黄”相当于现今的涂改液,只不过它是一种有颜色的东西,它是从一种矿物中提取某种成分而成的。古时是用黄纸书写的,写错了即用 “雌黄”涂抹重写。由此推知 “雌黄”色黄。正因此,故 “雌黄”指改窜文字。因其将原有错讹处涂没,所以 “信口雌黄”即谓掩没真相、不顾事实而随口乱说之义。

信口雌黄”在这个意义上说,同 “信口开河”义近。


【词语信口雌黄】  成语:信口雌黄汉语词典:信口雌黄

猜你喜欢

  • 牍背千金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言狱吏于书板背后写下一语,以示勃申辩之方,周勃乃得

  • 衔石填海

    源见“精卫填海”。喻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惧力微而奋斗不息。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此日之衔石填海,他日未必不收人材蔚起之效。”连动 比喻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语本《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

  • 人柳三眠

    《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

  • 玉麒麟

    源见“麒麟儿”。喻颖异出众之子。元宋褧《人月圆.诚夫兄生子名京华儿》曲:“神州佳丽明光锦,生出玉麒麟。”【词语玉麒麟】   汉语大词典:玉麒麟

  • 陵阳钓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汉刘向《列仙传》载:相传陵阳子明于溪钓得白龙,放之,后白龙来迎子明去,止龙阳山上百余年,成仙而去。后常以“陵阳钓”为垂钓之典。南朝 齐谢朓《将游湘水寻句溪》诗:“既从陵阳钓,挂鳞骖

  • 纻衣缟带

    同“纻缟”。唐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 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 孟。”

  • 鲂鱼尾

    同“鲂鱼赪尾”。清孙枝蔚《寄怀王西樵考功》诗:“甘贫兼惜鲂鱼尾,拟古初伤雉子斑。”【词语鲂鱼尾】   汉语大词典:鲂鱼尾

  • 桃雨

    同“桃花雨”。元朱德润《三月十八日卧病感怀》诗:“流水点红桃雨霁,长林迸绿笋芽肥。”【词语桃雨】   汉语大词典:桃雨

  • 虚槖

    《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槖籥,古代吹火的风箱,其中虽空,而风却不会穷竭。后因以“虚槖”喻天道之周遍无穷。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槖。”【词语虚槖

  • 孟笋抽冬

    同“孟宗泣笋”。明徐渭《杖复竹为孀妇赋》诗:“一从孟笋抽冬后,再见雷州挂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