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俱收并蓄

俱收并蓄

亦作“兼收并蓄”。指不分好坏,一律收罗存蓄。唐代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玉札:一名玉屑,又名琼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芝:青色的龙芝。以上四物都是贵重的药材。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马勃:马屁勃,属担子菌类,生湿地及腐木上。败鼓之皮:破鼓的废皮。这三样都是貌似无用而不值钱的药材。后以“兼收并蓄”指不拘一格,包罗各色各样的人和物。


并列 不加选择将全部东西接收、保存起来。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多用于表示对事物不加区别任意接受。也作“兼收并蓄”。


【词语俱收并蓄】  成语:俱收并蓄汉语词典:俱收并蓄

猜你喜欢

  • 尊郭隗

    同“尊隗”。唐独孤绶《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宋歌泽门以归怨,燕尊郭隗而耀德。”

  • 此一时,彼一时

    见〔彼一时,此一时〕。见“彼一时,此一时”。老舍《赵子曰》6:“那不是~吗……谁又真心去捧老校长呢!”【词语此一时,彼一时】  成语:此一时,彼一时汉语大词典:此一时,彼一时

  • 不幸短命死矣

    惋惜人早年丧命。语出《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老辈往往说:古人比今人纯厚,心好,寿长。我

  •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

  • 刘桢疾

    同“刘桢病”。唐白居易《酬牛相公见示兼呈梦得》诗:“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 毛生锥

    源见“毛遂自荐”。借指怀才的人。清俞樾《平泉舅氏寄示自嘲一首因次韵奉酬亦以自嘲》:“谁知毛生锥,依旧囊中处。”

  • 吴市之箫

    同“吴市吹箫”。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号天,爰下秦庭之泪。”【词语吴市之箫】  成语:吴市之箫汉语大词典:吴市之箫

  • 投笔弃田里

    源见“投笔从戎”。指弃文离开家乡,报效国家。元迺贤《京城杂言》诗之六:“千金筑高台,远致天下士……我亦慷慨人,投笔弃田里。平生十万言,抱之献天子。”

  • 堕飞鸟

    同“堕水跕鸢”。唐施肩吾《送人南游》诗:“凌空瘴气堕飞鸟,解语山魈恼病人。”

  • 荀氏风流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河颙异之,曰:‘王佐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