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

同“倚马成章”。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偏正 形容文思敏捷。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请日试万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比不上伍兄啊,下笔千言,~。”△褒义。用于描写才思敏捷的文士。→倚马才 倚马雕龙 才高八斗 才高荷马 下笔如有神 ↔江郎才尽 才竭智疲。也作“才高倚马”、“倚马立就”。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文选集注》 四十七《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南朝齐·臧荣绪《晋书》云:“袁宏好学,善属文,谢尚以为豫州别驾。桓温命为安西参军。温北讨,须露布文,呼宏使制。宏傍马前,手不辍,俄顷而就。”

【今译】 晋代袁宏 (字彦伯,小字虎),为桓温记室参军,随军北征,因过失被免官。当时需要人起草文书,桓温将袁宏唤来让他倚马前起草。袁宏手不停挥,一气便写了七张纸,文笔斐然可观。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迅速。

【典形】 词成马犹倚、露布催书、马前草诏、文倚马、檄书倚马、下马具檄、倚马、倚马才、倚马可待、檄倚马上草、军书倚马、倚马雄笔、露布舍公谁。

【示例】

〔词成马犹倚〕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露布催书〕 明·徐渭《与客登招宝山观海》:“归来正值传飞捷,露布催书倚马缨。”

〔马前草诏〕 元·耶律楚材《寄巨川宣抚》:“马前草诏珠玑润,纸上挥毫风雨寒。”

〔文倚马〕 宋·张元干《喜迁莺令·送何晋之》:“文倚马,笔如椽,桂殿早登仙。”

〔檄书倚马〕 明·陈子龙《喜袁临侯开庭郧阳却寄》:“檄书倚马销金甲,宾从投壶佐玉觞。”

〔下马具檄〕 宋·张孝祥《诸公分韵蹑冒顿之区落》:“横槊能赋诗,下马具檄草。”

〔倚马〕 唐·刘禹锡《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倚马才〕 唐·戎昱《上桂州李大夫》:“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

〔倚马可待〕 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词语倚马可待】  成语:倚马可待汉语词典:倚马可待

猜你喜欢

  • 玉书征

    晋.葛洪《神仙传》卷八:“沈羲者,吴郡人,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不知服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羲与妻贾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还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皆朱衣

  • 教然后知困

    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蚨钱

    同“蚨母”。宋杨备《梦中作》诗:“月俸蚨钱数甚微,不知从宦几时归。”【词语蚨钱】   汉语大词典:蚨钱

  • 吴练

    《论衡.书虚》:“颜渊与孔子俱上鲁泰山。孔子东南望吴昌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登泰山,望吴昌门外见系有一

  • 鲇鱼上竹

    同“鲇鱼上竹竿”。《尔雅翼.释鱼》:“〔鮧鱼谓之鲇鱼,〕善登竹,以口衔叶而跃于竹上,大抵能登高。其有水堰处,辄自下腾上,愈高远而未止。谚曰‘鲇鱼上竹’,谓是故也。”见“鲇鱼上竹竿”。【词语鲇鱼上竹】

  • 题舆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周景为豫州,辟陈蕃为别驾。不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坐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引自《太平御览》卷二六三)后汉豫州刺史周景聘陈蕃为别驾。陈蕃不就,周景就在别驾专车

  • 骑牛觅牛

    同“骑驴觅驴”。《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师即造于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骑牛觅牛。’”连动 比喻认识事物的本质。语出《祖堂集·福州西院大安和尚》卷17:“师即

  • 郑璞

    源见“鼠璞”。未经雕琢的玉石。借指才不出众的人。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山;一眄之荣,郑璞逾于周鼎。”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郑璞,散质类庄樗。”【词语

  • 宋玉邻

    源见“东墙窥宋”。本指貌美多情的女子。亦用以咏花。闽徐夤《忆牡丹》诗:“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 长城哭崩

    源见“杞妇崩城”。形容悲愤动天地。唐周朴《塞上行》诗:“长城哭崩后,寂寞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