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曲高和寡”。指高雅的曲调。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琴〕:‘恐污尊听,不敢胡弹。’〔云〕:‘何必太谦,愿闻郢调。’”【词语郢调】 汉语大词典:郢调
同“祝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庚申,西事孔棘,津门被兵,灵囿曲台付之回 祝。”【词语回祝】 汉语大词典:回祝
源见“玉石俱焚”。比喻好坏不分。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亦比喻好坏同归于尽。《说岳全传》三
过分和不及同样不得其正,谓作事须恰到好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弟子谁更好一些。孔子说,子张的弱点是做事过头,超过了礼的标准;而子夏又过于拘谨,又常常达不到礼的要求。子贡说,这么说来,子
唐代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亦喻弱国被强国吞并。主谓 弱,弱者。强,强者。动物界中的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力量弱小的一方被力量强大的一方欺压、吞并。语本唐·韩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唐白居易《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迎)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无水池壕),覆之以蕉(同樵,柴薪),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
同“陶令秫”。宋周必大《次韵赵公直赏心亭醵今古风》:“方种渊明秫,粗免监河贷。”
忠臣一定要到孝子的家门寻访。 古时认为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君尽忠。语出《后汉书.韦彪传》:“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李贤注:“《孝经纬》之文也。”《宋书.文九
源见“三槐九棘”。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宋秦观《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六朝之盛,位登两省之崇。”宋江汉《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词语鼎槐】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