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冰清玉润

冰清玉润

象冰和玉那样清亮润泽。比喻人品德高尚,操守廉洁。也是“岳丈女婿”的代称,形容翁婿相得。卫玠不仅容貌秀丽,且很有才华,好谈玄理,由于身体虚弱,所以很少与人谈话,但每逢他开口讲话,总是使人家叹服。王澄在当时很有声名,很少有人使他佩服,但听到卫玠谈论,就为之叹息、倾倒。当时的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王澄的字)绝倒。”王澄、王济、王玄三人都有名气,但谁也比不上卫玠,世人都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阶的岳丈乐广也很出众。卫瓘曾称赞他说:“他就象人的镜子,看见他光彩夺目,就象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似的。”所以人们评论他们翁婿两个说:“岳丈如冰一样清亮,女婿象玉般润泽。”

【出典】:

晋书》卷36《卫玠传》1067页:“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例句】:

宋·佚名《宣和画谱》卷一二:“(苏舜钦)貌奇伟,工文章……一时名卿喜与之游,杜衍以女妻之。人谓冰清玉润。” 明·高濂《玉簪记》第三十出:“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并列 像冰似的晶莹,像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和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明·高濂《玉簪记》:“他是~,怎便肯随波逐尘。”△褒义。比喻品德高尚。→冰清玉洁 玉洁冰清。也作“玉润冰清”。


【典源】《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条注引《卫玠别传》:“ (卫玠)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晋书·卫玠传》:“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今译】 晋代乐广崇尚玄谈,居高位而有声望。卫玠风神秀异,又熟知老庄义理,阐发精妙。卫玠娶乐广之女为妻,裴叔道说:“岳父如冰一样清澈,女婿像玉一样润洁,真是门当户对的秦晋之好啊!”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翁婿俱有声名; 也用为翁婿的美称。

【典形】 冰清、冰玉、卫玉、卫乐、玉洁冰清。

【示例】

〔冰清〕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

〔冰玉〕 唐·赵嘏《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几日旌幢延骏马,到时冰玉动华堂。”

〔卫玉〕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郁文条而耀采,藻逸潘花; 晔词锋而衒奇,光浮卫玉。”

〔卫乐〕 宋·苏轼《监试呈诸试官》:“高言追卫乐,篆刻鄙曹沈。”

〔玉洁冰清〕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你险把司天台失陷了文星空,把一个有对付的玉洁冰清烈火烘。”


【词语冰清玉润】  成语:冰清玉润汉语词典:冰清玉润

猜你喜欢

  • 两表

    诸葛亮《前出师表》,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文。裴松之又注曰:“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公元二二七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屯驻

  • 发乎情,止乎礼义

    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而落脚到礼义教化上。 强调作文须有教育目的,不能只抒发一己的感情。语出《文选.卜商〈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晋.挚虞《文

  • 班姬团扇

    源见“班姬咏扇”。泛指团扇。清袁枚《消夏诗十二首书扇寄何孝廉》之九:“班姬团扇情难舍,翻劝秋风缓缓归。”【典源】《汉书·外戚传》:“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寝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

  • 檀郎

    源见“潘安貌”。借称情郎。潘岳小字檀奴,故称。南唐李煜《一斛珠》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吐。”【词语檀郎】   汉语大词典:檀郎

  • 西山拄颐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为官清高脱俗。宋苏轼《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西山空拄颐。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卓茂攘羊

    同“卓茂解骖”。羊,当为马之讹。清袁枚《答严东有》书:“较之卓茂攘羊,不疑盗嫂,受诬尚小。”

  • 水衡钱

    水衡:汉朝官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设置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造钱币。“水衡钱”是指皇室储藏的钱。汉宣帝刘询在本始二年(前72年)春天,用皇家私款建造平陵,拆迁民房建

  • 岌岌乎殆哉

    岌岌:危险的样子。殆:危险。 形容非常危险。语出《孟子.万章上》:“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按:孔了之语为“天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后多引作〔岌岌乎殆哉〕。清.李渔《闲情偶寄.

  •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唯心主义天才论。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颜氏家训.勉学》:“且又闻

  • 龙山会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温(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后遂以“龙山会”指重阳登高雅集欢宴。唐朱湾《九日登青山》诗:“想见龙山会,良辰亦似今。”参见“孟嘉落帽”。【词语龙山会】   汉语大词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