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凿齿尺牍

凿齿尺牍

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

晋.习凿齿,宗族富盛,世为乡豪。他少年时有志向,博学多闻,善于写作,很有名声。曾任桓温从事、主簿等职。他处事有方,参与谋划,更善于文牍往来,颇得桓温器重。后因用为咏赞主簿之典。

唐.李瀚《蒙求》:“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猜你喜欢

  • 口耳讲说

    见“口耳之学”。徐爱《传习录》:“岂徒悬空~,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词语口耳讲说】  成语:口耳讲说汉语大词典:口耳讲说

  • 无字碑

    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录》云:“东晋 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谢太傅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秦太师墓碑

  • 九折臂

    《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本指人屡次折臂,经用多种方药医治,自己也就成了良医。后来引申为比喻阅历广,经验丰富。与“三折肱”意义相同。参见“三折肱”条。见“三折肱为良医

  • 伯鸾舂

    源见“梁鸿赁庑”。谓贤士居贫,出卖劳力而食。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 十六族

    《史记.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 婪尾

    唐.苏鹗《苏氏演义.下》:“今人以酒巡匝为婪尾……婪,贪也,谓处于座末,得酒为贪婪。”唐代亲朋欢聚宴饮时有个习惯,同杯(大杯)酒巡桌而饮,酒巡至末座称婪尾。末座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巡到末座的酒称为婪尾

  • 瑶兔

    同“玉兔”。唐王勃《上明员外启》:“侧闻金乌耸辔,俯圆燧而抽光;瑶兔浮轮,候方诸而吐液。”【词语瑶兔】   汉语大词典:瑶兔

  • 糟糠不厌

    糟糠:旧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糠皮等粗劣食物。厌( ㄧㄢ yān ):足。 就连糟糠之类食物也常感不足。 形容穷困到极点。语出《战国策.韩策八》:“一岁一收,民不厌糟糠。”后多引作〔糟糠不厌〕。《

  • 耒耨之教

    《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耒、耨:上古时代翻土锄草的农具,借指耕作。后因以“耒耨之教”用为传授农业耕作技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依神农耒

  • 虎溪径

    源见“虎溪相送”。借指山上路径。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舍下虎溪径,烟霞入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