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

辄(zhé哲):就;总是。咎(jiù救):过失;罪责。指凡有举动都会得到过失或罪责。徐继畬(yú余),字松龛(kān堪),五台(今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御史。徐继畬上奏条陈:认为现在施行的条例,困苦于太繁杂、太细密,体现不出国家大局的重要道理。常常看见各直属省管辖下的州、县官员有上任不到一年的,而罚薪俸到几年、十几年,左边牵制,右边干扰,只要一做事就会得到过失或罪责。

【出典】:

清史稿》卷422《徐继畬传》12183页:“现行之条,苦于太繁太密,不得大体。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78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


连动 动不动就造成过失,受到指责。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贬义。用于描写受责多。 →摇手触禁 跋前踬后 ↔无往不利无往不宜 径情直遂 直情径行。


【词语动辄得咎】  成语:动辄得咎汉语词典:动辄得咎

猜你喜欢

  • 揆宰

    同“揆门相”。宋李纲《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札子》:“伏念臣愚蠢无取,独守孤忠,遭遇陛下龙飞之初,特加识擢,起于江湖之滨,任以揆宰之职。”【词语揆宰】   汉语大词典:揆宰

  • 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担负重任。陆逊(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江南士族。孙策之婿,少倜傥,多谋略,助吕蒙袭取荆州,杀蜀将关羽。蜀汉先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

  • 阳台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男女欢会。宋曾觌《菩萨蛮》词:“阳台云易散,往事寻思懒。”亦喻指所欢爱之人。宋袁去华《长相思》词:“阳台云归后,到如今、重见无期。”

  • 倾家荡产

    原作“倾家竭产”。倾家,倒出全部家产。荡:清除。全部家产被弄得精光。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蜀汉贤臣。后主时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为官清廉,居官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担石之

  • 糠秕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谓超过,居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唐代韩愈、柳宗元洎李翱、李观、皇甫湜数君子之文,凌辚荀 孟,糠秕颜 谢。”【词语糠秕】   汉语大词典:糠秕

  • 脱屣去官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屣,音xǐ。三国时,魏国幽州刺史崔林曾以辞去刺史官职比作脱去拖鞋一样。后遂用为无意为官之典。唐.李颀《送刘四》诗:“辞满如脱屣,立

  • 槐中蚁

    同“槐根蚁”。宋刘克庄《念奴娇》词:“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 允文允武

    允:文言语首助词。 形容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语出《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孔颖达疏:“既有文德,又有武功。”汉.史岑《出师颂》:“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悦礼,宪章百揆,

  • 陶侃梦天门

    源见“天门八翼”。指官至高位。宋秦观《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之一:“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 黄阁画麒麟

    源见“图像麒麟”。谓报国立功、彰名于世。唐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诗:“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