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华亭鹤唳

华亭鹤唳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陆机遭诬陷,成为晋“八王之乱”的牺牲品。临刑时想起当年游华亭,听鹤唳之往事。后以此用为悲叹不知及早隐退而受谗言、慨叹平生的典故。

唐.李白《行路难》三:“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鸾何足道!”

李商隐《曲江》诗:“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偏正 表示怀旧、想念之意。也常用来感叹世事变迁,仕途艰险,人生无常。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李白《行路难》之三:“~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多用于作感慨之辞。→鹤唳华亭 东门黄犬。也作“鹤唳华亭”。


【典源】《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机) 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注引《八王故事》曰:“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晋·裴启《语林》曰:“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晋书·陆机传》亦载。

【今译】 晋代陆机为河北大都督,率兵讨长沙王司马乂,列营自朝歌至河桥,鼓声闻数百里,后战败,被人进谗言,说他怀有异志,而被害于军中。临刑前,他感叹说:“想再听到华亭的鹤唳,哪里还能够呢?”华亭在吴地由拳县,陆机与其弟陆云曾在那里居住十余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官被害,令人伤感、追悔; 或用以表现思念故土、旧游; 也以此咏鹤。

【典形】 悲鹤华亭、愁鹤唳、华亭别泪、华亭鹤、华亭鹤唳、华亭清唳、华亭日中言、华亭叹、华亭闻唳鹤、陆机禽、华亭归鹤怨、华亭一鹤、听华亭唳、华亭归梦、华亭闻鹤、鹤唳华亭。

【示例】

〔悲鹤华亭〕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之三:“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愁鹤唳〕 清·王图炳《平原村》:“晚节不堪愁鹤唳,旧交闻已赋莼羹。”

〔华亭别泪〕 北周·庾信《鹤赞》:“九皋遥集,三山回归。华亭别泪,洛浦仙飞。”

〔华亭鹤〕 清·董以宁《行路难》:“后人更忆华亭鹤,前人已叹东门狗。”

〔华亭鹤唳〕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华亭日中言〕 清·黄鷟来《咏怀》之六:“华亭日中言,杀身讵云智。”

〔华亭叹〕 元·张养浩 《沉醉东风》:“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华亭闻唳鹤〕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陆机禽〕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情深张翰鲙,梦想陆机禽。”


【词语华亭鹤唳】  成语:华亭鹤唳汉语词典:华亭鹤唳

猜你喜欢

  • 叱石为羊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黄初平者,丹溪人氏。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有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道士曰:‘

  • 羊驾小车

    源见“看杀卫玠”。指游冶的俊美男子。宋 吕渭老《选冠子》词:“青帘赛酒,小坞藏春,冶叶艳枝相照。羊驾小车,笑逐游人,远迷芳草。”

  • 寸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以“寸草春晖”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明何景明《过先人墓示彭天章》诗:“此身如寸草,何以答春晖?”

  • 胥涛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伍子胥因忠谏含冤而死,尸投

  • 不饮公荣

    参见:公荣不与饮

  • 不足挂齿

    源见“何足挂齿”。谓不值得一提。袁鹰《深深的怀念》:“这对于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的革命军队……从来是不足挂齿的。”述宾 挂齿,提起,谈到。不值得一提。魏树海《沂蒙山好》:“想当年,我

  • 鸡犬腾云

    同“鸡犬飞升”。宋 林淳《鹧鸪天.西湖》词:“蛟龙得雨飞无便,鸡犬腾云夙有功。”

  • 周郎顾曲

    或称“顾曲周郎”。原指周瑜精通音乐。后分别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周瑜(事迹见前“升堂拜母”条)少时风流倜傥,精通音乐,即使饮酒过量,乐曲有了缺漏或错误,也能听出来,并且必然要人家改正。所以当

  • 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揜坎(揜,掩遮),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

  • 班姬泣

    源见“班姬咏扇”。指班婕妤失宠而哀怨悲泣,借以咏扇。清黄景仁《石州慢.蒲扇》词:“甄妃善感,便教塘上吟成,秋风不效班姬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