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朝李林甫为人口有蜜,腹有剑,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

后以此形容嘴甜心毒,阴险狡诈。

明.王世贞《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厮口蜜腹剑,正所谓匿怨而友者也。”


并列 嘴上有蜜,肚里藏剑。比喻嘴甜心毒,形容狡诈阴险。语本《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者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廖辉英《爱情良民》:“这畏葸小人,一向~,能瞒的他绝不说实话;他大概老早就想甩她了,只是苦无机会,偏偏她自己跑来撞见。”△贬义。用于描写阴险狡诈的人。→刀头之蜜 笑里藏刀 佛口蛇心 嘴甜心毒 心狠面善 ↔心慈手软 表里一致。 也作“蜜口剑腹”。


解释嘴上说得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隐藏着害人的刀剑之心。比喻嘴甜心毒,用来形容口是心非、阴险狡猾的伪君子。

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在唐玄宗时官运亨通,但他为人阴险狡诈,嫉妒贤能,表面和善,心底却不善良。等他做了宰相后,对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业绩超过自己的,还有那些被皇帝厚待,势力地位即将接近自己的,就一定想尽办法,千方百计陷害他们。他尤其嫉妒文人学士,惯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假装与人家关系友善,表面上说一些好听的话,背地里却施计陷害。时间久了,人们终于发现了他的伪善面目,于是说他“嘴里是蜜,心里是剑”。

近义口是心非

反义表里如一

例句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词语口蜜腹剑】  成语:口蜜腹剑汉语词典:口蜜腹剑

猜你喜欢

  • 荔奴

    骂人愚拙的话。《晋书.刘曜传》:“曜怒甚,毁其表曰:‘犬荔奴,不忧命在须臾,犹敢如此!’”【词语荔奴】   汉语大词典:荔奴

  • 切瑳琢磨

    同“切磋琢磨”。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词语切瑳琢磨】  成语:切瑳琢磨汉语大词典:切瑳琢磨

  • 云集景附

    同“云集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议,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强大于法。”见“云合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

  • 鸥鸟情

    源见“鸥鹭忘机”。喻指脱俗远世的情怀。唐丘为《渡汉江》诗:“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 申黜褒女进

    周幽王取申女为王后,后得褒姒就贬黜了申后。比喻喜新厌旧。南朝宋鲍照《白头吟》诗:“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班:汉成帝宠姬班婕妤。

  • 讽左氏传

    《先贤行状》曰:“(延)笃欲写《左氏传》,无纸,唐溪典以废笺记与之。笃以笺记纸不可写《传》,乃借本讽之,粮尽辞归。典曰:‘卿欲写《传》,何故辞归?’笃曰:‘已讽之矣。’典闻之叹曰:‘嗟乎延生!虽复端木

  • 中兴榜

    源见“云台画像”。谓功臣名将获得殊荣。唐黄滔《寄陈磻隐居》诗:“虚左中兴榜,无先北海尊。”

  • 如登春台

    春台:春日登临游览之处。 好像春天登台览胜。 表示心旷神怡。语出《老子》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宋.范仲淹《秋香亭赋》:“公曰:‘时哉时哉,我宾我来,缓泛迟歌,如登春台。’”述宾

  • 素女鼓瑟

    素女:神女名。传说她擅长音乐。瑟(sè色):拨弦乐器,形似古琴,通常为二十五根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以确定声音之高低清浊。 此典指神人素女弹拨弦乐器瑟。后以此典形容弹奏乐器,或咏琴瑟有感而悲。据说

  • 顾左右而言他

    见〔王顾左右而言他〕。连动 左顾右看,避开话题,说别的事。形容无言对答,支吾其词的神态。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