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旧读shè)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音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所谓五色无主,是指因为害怕,心荒意乱,以致面目失色)。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平时标榜好龙,可是一旦天上的真龙光临,他却被吓了个半死。故其好龙只不过是笑谈。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只是爱好以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去装饰标榜,而对于那种真正的事物,骨子里却是惧怕的。

唐胡曾《叶县》诗:“叶公丘墓已尘埃,云矗崇墉(城墙)亦半开。借问往年龙见日,几多风雨送将来?”《警世通言》卷十八:“楚士风歌诚恐殆,叶公好龙岂求真。”


主谓 叶(原读shè)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因称。比喻表面上喜好某事物,实际并非如此。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居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孔捷生《大林莽》:“但此时此刻,豪言壮语变得有点贬值。是自己~,被困难吓倒了?”※好,不读作hǎo。△贬义。多用于描写某些言行不一的人。 →弄虚作假 ↔爱屋及乌


【典源】 汉·刘向《新亭·杂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今译】 子张去见鲁哀公,七天而哀公不接见他,于是子张将话留给仆人走了。他说:“我听说您喜欢士人,因此不远千里,冒着风霜尘土,每天加紧赶路,脚都走出了趼子,不敢休息来见您,但七天也不接见我。您的好士,有如叶公子高的好龙。叶公子高喜欢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到处也刻着龙,真龙听了从天降到叶公的家,头探进窗户、尾巴挂在堂前。叶公见了,赶忙逃走,失魂落魄,面色大变。所以叶公不是真爱龙的,是爱似龙而非龙的。今天您好士,也不是真好士,而是爱好似士而非士的人。”

【释义】 后以此典指表面上爱好,而并非真的爱好。

【典形】 好龙、好真龙、画龙、惊叶、叶公好龙、叶公室、叶龙、牖下窥龙、描龙不叶公。

【示例】

〔好龙〕 清·黄景仁《送何数峰之辉县》:“献马客多金长价,好龙人少画销烟。”

〔好真龙〕 清·王士禛 《叶公祠》:“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

〔画龙〕 唐·高适《赠别王十七》:“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归卫。”

〔惊叶〕 宋·王安石《再用前韵答蔡天启》:“伪凤易悦楚,真龙反惊叶。”

〔叶公好龙〕 元·揭傒斯《题金人王仲宝墨竹》:“叶公称好龙,龙至乃惊走。”

〔叶公室〕 宋·朱淑真《题余氏攀鳞轩》:“易惊谁羡叶公室,入梦当为傅说霖。”

〔叶龙〕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叶龙图夭矫,燕鼠笑胡卢。”

〔牖下窥龙〕 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词语叶公好龙】  成语:叶公好龙汉语词典:叶公好龙

猜你喜欢

  • 殷师牛斗

    同“殷牛在耳”。唐李瀚《蒙求》:“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 耕御路

    即将亡国的预兆。《晋书.五行志》“太和末,童谣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小麦。’及海西公被废,百姓耕其门以种小麦,遂如谣言。”

  • 弼违

    《尚书.虞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而后言。’”旧题汉.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得面从我违,而退后有言我不可弼。”帝舜有“予违汝弼”之语,是要求臣子矫

  • 固穷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中有“君子固穷”语,表述孔子对君子能身处穷困而坚守节操的观点。后以“固穷”赞扬文

  • 殉死礼非

    《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礼记》中记述陈子亢反对以人殉葬,并阻止了嫂嫂要用活

  • 盐豉莼羹

    同“莼羹下豉”。宋李处全《卜算子》词:“携手度虹梁,洗眼看渔具。盐豉莼羹是处无,早买扁舟去。”

  • 萍浮蓬转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晋朝诗人潘岳在《西征赋》中有“飘萍浮而蓬转”句,比喻人像水中萍、地上蓬一样飘来转去,动荡不定。后遂用为人生动荡多风波之典。唐.韩

  • 嘑尔蹴尔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后以“嘑尔蹴尔”指无礼的、污辱性的施舍。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小省学政,职分本微,

  • 声名播斗南

    源见“北斗以南一人”。形容名满天下。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二折:“你道是飞虎将声名播斗南;那厮能淫欲,会贪婪,诚何以堪!”

  • 柰林

    北朝时,洛阳白马寺有奈( ㄋㄞˋ nài 奈)林,盛产葡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浮屠前,奈林葡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奈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