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负图之托”。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武皇晏驾,寄深负图,公仰惟国典,俯遵遗托。”【词语负图】 汉语大词典:负图
《后汉书.刘宽传》:“宽简略嗜酒……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后因以“翻羹”为待人宽厚的典故。明归有光《士
源见“探骊得珠”。借指碰上机遇。清钱谦益《丁亥夏题海客钓鳌图》诗之三:“探他海底珠如月,恰是骊龙昼睡时。”
同“犯鳞”。清曹尔堪《季天中给谏病没于辽左赋诗吊之》:“撄鳞奏草动宸居,海内争传痛哭书。”【词语撄鳞】 汉语大词典:撄鳞
同“黍谷回春”。清方文《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黍谷,人尚隔桃源。”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
影子和物形不差,发声和回声相应。 形容事物感应迅速。语出《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说苑.指武》:“鲁石公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动,
指汉武帝建铸铜仙人承露盘,承接天上甘露,和玉屑饮服,以求得仙道长生。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后,又建造了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后以此典形容求药得道等仙家事;或咏皇宫景物;或咏秋色等。此典又
源见“床头周易”。指人怀才隐德,不合流俗而不被人理解。元郑元祐《顾氏绿阴亭》诗:“湛痴元自能谈《易》,嵇锻何妨善鼓琴。”
《晋书.隐逸传.郭瑀传》:“郭瑀字元谕,敦煌人也。今有超俗之操……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石以轻身。……张天锡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征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