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道路阻远。唐代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归处,水远山长步步愁。”又喻地势灵秀。《明一统志》谓常州府形胜,“山长水远,气秀地灵。”并列 山绵长,水遥远。①形容路途遥远,或远而险
《诗.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饴:麦芽糖浆。后因以“甘之如饴”比喻乐于承担艰苦的工作,勇于作出最大的牺牲。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同“刘宠选一钱”。清钮琇《〈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皋鱼之泪;宦归千里,无馀刘宠之钱。”
《史记.叔孙通列传》:“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汉高祖刘邦有眉骨突出圆起之相,称为龙颜。后用以咏刘邦,又用“龙颜”泛称帝王之相貌。唐.李瀚
源见“辽东鹤”。谓归回故里。唐温庭筠《秘书省贺监知章草题诗》:“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眦指眼眶。发指眦裂,指头发向上直竖,眼睛睁得要使眼眶裂开。后以发指眦裂喻指极其忿怒。清.李宝嘉《文明小史》五九回:“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
源见“攘鸡”。比喻容忍错误,借口逐步改正。宋朱熹《答蔡季通书》:“不若从此痛自断绝……不必更为月攘之计,以俟来年。”梁启超《新民说》十八节:“谓兹小节耳,操之何太急。谓是戒将来,今且月攘一。”【词语月
同“延陵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封于延陵。”故以“延陵”借指季札。汉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有作,侨 肸是与。”宋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词语延陵】
《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郑崇敢于多次向皇帝谏争,汉哀帝云已熟悉了郑尚书的鞋子声音。后因以“尚书履”作尚书重臣的典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