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嫫母

嫫母

荀子.赋》:“闾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唐.杨倞注:“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淮南子.说山训》:“嫫母有所美。”东汉.高诱注:“姆母,古之丑女,而行贞正,故曰有所美。”

传说黄帝时有一女子,以貌丑德高闻名,是为嫫母。后遂用为咏丑女之典。

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诗:“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典源】《荀子·赋篇》:“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唐·杨惊注:“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汉书·古今人表》:“(mu)母,黄帝妃,生仓林。”

【今译】 嫫母 (一作嫫姆、姆) 是黄帝时人,一说为黄帝妃。她容貌很丑。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丑妇人; 或借指丑陋的事物。

【典形】 嫫母、嫫母貌、嫫母姿、嫫与施、嫫母颜。

【示例】

〔嫫母〕 唐·李白 《鸣皋歌送岑征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嫫母貌〕 清·赵执信《潮州昌黎庙碑》:“使君苦要余,炫弄嫫母貌。”

〔嫫母姿〕 唐·于濆《苦辛吟》:“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嫫与施〕 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词语嫫母】   汉语词典:嫫母

猜你喜欢

  •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

  • 目五行

    同“一目十行”。明高启《读书》诗:“欲究千年事,惭无目五行。”

  • 吹箫下凤皇

    同“吹箫引凤”。唐吴兢《永泰公主挽歌》之二:“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 纶巾羽扇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唐 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清 顾炎武《复周制府书》:“雅歌投壶,祭颍阳之取人皆用经术;纶巾羽扇,诸葛公之为将足见风

  • 雕胡自生

    雕胡:菰米。汉时顾翔服侍母亲至孝,感天动地,遂使湖中自长出雕胡。《西京杂记》卷五:会稽人顾翔少失父,事母至孝。母好食雕胡饭。常率子女躬自采撷,还家寻水凿川自种供养,每有赢(盈)储。家亦近太湖,湖中后自

  • 挥落日戈

    同“挥戈回日”。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之一:“何自能挥落日戈,时衰宁复感山河。”

  • 水衡钱

    水衡:汉朝官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设置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造钱币。“水衡钱”是指皇室储藏的钱。汉宣帝刘询在本始二年(前72年)春天,用皇家私款建造平陵,拆迁民房建

  • 眼中物

    同“眼中钉”。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时金人在南薰门,谓吕好问曰:‘康王我眼中物,当以五千骑取之。’”【词语眼中物】   汉语大词典:眼中物

  • 荣哀

    同“生荣死哀”。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列前军表》:“荣哀既备,宠灵已泰。”【词语荣哀】   汉语大词典:荣哀

  • 一束生刍

    源见“生刍致祭”。指祭奠之物。清方文《麻孟璿墓上》诗:“一束生刍迟五年,今朝匍匐恸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