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若归省
《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乃作颂焉。”
晋人夏侯湛字孝若,有才名,美仪容,在回家省亲时感触奋发,写下了《东方朔画赞》。
唐.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诗:“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
《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乃作颂焉。”
晋人夏侯湛字孝若,有才名,美仪容,在回家省亲时感触奋发,写下了《东方朔画赞》。
唐.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诗:“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
末:末梢。掉:摇动。 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不易摇摆。 比喻部属势力过大,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
源见“庄舄越吟”。借指思念故乡。唐李绅《灵汜桥》诗:“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后汉书.王符传》:“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曰:‘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因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明张居正《〈玉林清
同“蝶化庄生”。清赵翼《新霁同杏川诸人散步》诗:“声在树间禽姓杜,香寻花底蝶为周。”
同“郢正”。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卷八:“垩鼻者,郢人也;斫削者,匠石也。今日曰郢削、郢正、郢斤,是以匠石之斫,属之郢人,大非。”【词语郢削】 汉语大词典:郢削
《文选》卷五十五梁.刘峻《广绝交论》唐.李善注引北周.刘璠《梁典》曰:“刘峻见任昉诸子西华兄弟等,流离不能自振,生平旧交,莫有收恤,西华冬月著葛布帔、練裙,路逢峻,峻泫然矜之,乃广朱公叔《绝交论》。到
其他 怀疑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人就不要怀疑他。《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用于用人方面,谓用人应予充分信任。→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作“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固字孟坚。……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
源见“玉斧修月”。咏圆月。宋张枢《壶中天.月夕登绘幅堂》词:“应是琼斧修成,铅霜捣就,舞《霓裳》曲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