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孟公惊坐

孟公惊坐

源见“陈惊座”。形容人负盛名,受人仰慕。明唐寅《侠客》诗:“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坐,通“座”。


【典源】《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陈遵“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

【今译】 汉代陈遵字孟公,是当时著名的侠义之士。他身材高大,容貌伟岸,为人好客,交游甚广。有人请求从来不回绝,所到之处,当地有名的士人争先邀请他,唯恐落后。当时列侯中有一人与陈遵同姓同字,这人每次去人家,一报说陈孟公来了,在坐的人无不震惊,等到见了才知道不是,于是称此人为“陈惊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盛名,受人仰慕; 或形容人徒具虚名。

【典形】 陈惊坐、呼余惊坐、惊坐、举坐惊、孟公惊坐、座惊称字孟、虚名陈惊坐。

【示例】

〔陈惊坐〕 清·吴伟业《癸巳春日禊饮社集》:“众中谁识陈惊坐,顾陆相看是老成。”

〔呼余惊坐〕 清·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正戟门开日,呼余惊坐; 烛花灭处,目我余思。”

〔惊坐〕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剧谈推曼倩,惊坐揖陈遵。”

〔举坐惊〕 清·唐孙华《有客》:“自非陈孟公,难令举坐惊。”

〔孟公惊坐〕 明·唐寅《侠客》:“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

〔座惊称字孟〕 南朝陈·柳庄《刘生》:“座惊称字孟,豪雄道姓刘。”


猜你喜欢

  • 东风吹马耳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后因以“东风吹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廿载繁华梦》四十回:“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

  • 象物知奸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

  • 沙堤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唐.白居易《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

  • 垂青

    源见“青白眼”。表示重视或见爱。《官场现形记》二一回:“署院于他决不苛求,而且较之寻常候补道格外垂青,一差之外,又添一差。”【词语垂青】   汉语大词典:垂青

  • 针毡

    源见“如坐针毡”。喻境况困难。宋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清李渔《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毡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词语针毡】   汉语大词典:针毡

  • 氤氲大使

    宋.陶谷《清异录.仙宗》:“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统属,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宿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阴阳之契,指男女婚配。缱绻,缠绵有情。氤氲,古代哲学指阴阳二气交合变化的状态。古人迷信说法

  • 共工怒触不周山

    《列子.汤问篇》:“共工氏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 绕指金

    源见“绕指柔”。指极精湛柔韧之物。明袁宏道《春日同谢于楚等访度门法师》诗:“历尽摧车坂,稍存绕指金。”

  • 离娄之明

    同“离朱之明”。《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偏正 离娄,古代明目之人,传说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比喻好眼力。语出《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

  • 一斗博凉州

    同“一斗得凉州”。元周权《蒲萄酒》诗:“纵教典却鹔鹴裘,不将一斗博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