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是说轻打就忍受,重打则逃走。认为这就是子女在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态度,以示孝顺。后因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作为子女对父母惩罚时应持态度之典故。《隋唐演义》第九十五回:“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夷,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


见“小受大走”。《隋唐演义》95回:“古人有云:~。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打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


【词语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成语: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汉语词典: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猜你喜欢

  • 兔园高宴

    同“梁苑宴”。宋晁补之《千秋岁.次韵吊高邮秦少游》词:“兔园高宴悄,虎 观英游改。”

  • 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至:极限。尽:尽头。 赞美之辞,意谓达到了顶点,无以复加。语出《庄子.庚桑楚》:“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宋.曾季狸《艇斋诗话》:“予观其序(按:指吕

  • 子云奇字

    同“扬雄奇字”。宋刘克庄《水龙吟.丁卯生日》词:“暮年怕杀,汗青蠹简,擘红高会。也莫贪他,君谟旧谱,子云奇字。”

  • 刘宽蒲鞭

    源见“蒲鞭”。指良吏施政有方,刑宽政仁。唐李瀚《蒙求》:“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 空群冀北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人才被招揽已尽。明夏完淳《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群冀北。”

  • 布衣蔬食

    穿粗布衣服,吃粗糙饭食。形容生活俭朴。王烈(约141-218年),字彦方,早年有盛名,通识治道。他办学校,救济灾民。他所居的地方民风淳厚,行人路不拾遗。诸侯都亲自前去拜访他,询问如何施政。他立志不仕,

  • 囊中篇

    同“囊中诗”。清孔尚任《挽孙豹人》诗:“吾学壮未成,役役从人后。滥积囊中篇,芟存赖老友。”

  • 先声后实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后因以“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三国志.刘晔传》:“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兵贵先声后实,今谅祚势

  • 陋籯金

    源见“籯金一经”。谓鄙视豪富。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 东华尘

    源见“东华软尘”。借指追名逐利、繁华热闹的尘俗都城。宋陆游《自山中泛舟归郡城》诗:“明朝笑谓同载客,有脚莫踏东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