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孺能赋
《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皋字少孺”,枚乘子,汉武帝召为郎。常从帝巡守,“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凡可读者百二十篇。”
汉辞赋家枚乘子枚皋字少孺,其人文思敏捷,善为赋文。后因用以称美人富于文才。
唐.寇坦《同张少府和厍狄员外夏晚初霁南省寓直时兼充节度判官之作》诗:“少孺嘉能赋,文强阅赐书。”
《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皋字少孺”,枚乘子,汉武帝召为郎。常从帝巡守,“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凡可读者百二十篇。”
汉辞赋家枚乘子枚皋字少孺,其人文思敏捷,善为赋文。后因用以称美人富于文才。
唐.寇坦《同张少府和厍狄员外夏晚初霁南省寓直时兼充节度判官之作》诗:“少孺嘉能赋,文强阅赐书。”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
源见“鹊石”。借指将相权臣的身份。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音gān,求)周西伯(即文王姬昌)。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晋书.胡毋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后以“锯屑”喻善于言谈,娓娓动听。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相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斤》:“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词语锯屑
同“原宪贫”。原宪字子思,亦称原思。清萧诗《答董子绍舒》诗:“于此颇有得,勿谓原思贫。”
《晋书.周?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晋元帝司马睿)尽除诸王(刘隗,东晋大臣,他任镇北将军,握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大权,与王导、王敦势力相对立,颇受元帝信任),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
源见“跕鸢”。指骑劣马处低位返故里,与富贵还乡相反。宋程俱《旅舍写怀》诗:“离骚痛饮非名士,款段还乡亦善人。”
借指并不存在的事物。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至于儿女钟情,客宾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参见:○子虚乌有见“子虚乌有”。【词语乌有子虚】 成语:乌有子虚
《太平御览》卷三九八“人事部”“吉梦”下引《梁书》:“江淹少梦见人授之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十余年,忽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前借君笔,可相还。’淹梦中探怀中笔,自此后,不复有文章。时称淹才尽。”
源见“杜预沉碑”。指杜预记功碑。明袁宏道《江崩及城》诗:“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