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一丘之貉”。喻彼此相同,没什么区别。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词语貉一丘】 汉语大词典:貉一丘
汉.班固《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意言海滨人民被迫为盗,犹如幼儿盗窃兵器,戏弄于池塘之畔,成不了什么气候。后因以“潢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六:“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嶮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
源见“鸣琴化治”。喻指地方官治理政事。明高启《送吴县令迁松陵》诗:“山县弹琴罢,江城露冕初。”
源见“广陵散”。指绝响。谓行将遇难。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四:“万里风沙知己尽,何人会得《广陵》音?”
源见“金埒”。谓积钱成堵,形容钱财极多。清赵翼《青山庄歌》:“已编钱埒买堂成,?倒金籯将地布。”【词语钱埒】 汉语大词典:钱埒
同“橘化为枳”。唐孔绍安《伤顾学士》诗:“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按,作者系越州 山阴人,北游入隋,后归唐,故有是言。【词语变橘】 汉语大词典:变橘
省作“别有天”。另有一番境界。也形容艺术作品或自然风景引人入胜。唐代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窅( ㄧㄠˇ yǎo 咬):所见深远的样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归之情。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后因以“顾犬补牢”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或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顾犬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