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易.晋卦》坤下离上,说康侯(周武王弟封为卫康叔)曾得到武王赏赐的良马。后遂用为咏良马之典。唐.韩翃《送康洗马归滑州》诗:“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
《诗.豳风.鸱鸮》:“予口卒瘏……予维音哓哓。”高亨注:“卒,借为瘁。瘁瘏,劳累致病。哓哓,因恐惧而发的叫声。”后因以“瘏口哓音”谓唇焦舌敝。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李大钊《大哀篇》:“然自满清之季,
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物(或作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
宋.朱熹《六先生画象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月无边”,原是称美风景之美,后用着比喻人品、文章影响深广的典故。亦作“无边风月”。元.白挺《西湖赋》:“无边风月,见天地心以志之。”主谓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幽会之地。《再生缘》六六回:“他若贪生图宠幸,怎不在,天香馆里赴巫峰。”【词语巫峰】 汉语大词典:巫峰
《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孔颖达疏:“以其汇者,汇,类也。以类相从。”茅指白茅,草名。茹,草木根部相互牵连的样子。拔茅草时也就连带拔起了同草根相牵连的东
意思是运气不好,不顺利,不吉利。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夏侯孜相国未偶,伶俜风尘,蹇驴无故坠井。每及朝士之门,舍逆旅之馆,多有龃龉。时人号曰‘不利市秀才’。”龃龉:上下齿不相配合,比喻意见不合。
同“蜀犬吠日”。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烈日已应惊蜀犬,炎云惟是喘吴牛。”
其他送给盗贼粮食和兵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做了危害自己人的事情。《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也。”△贬义。多用于指处事失当方面。 →是非不分 ↔敌我分明。也作“赍粮藉寇”、“借寇兵
同“菽水承欢”。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菽水之欢者,又数年于此矣。”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齑盐之分。”偏正 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