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

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天庭地阁,金木水火,神乎其神,让人听得如入五里雾中,神魂颠倒。”


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志坚《杂色雨》:“他似乎真的~,讲起麻衣来,天庭地阁,金木水火,神乎其神,让人听得如入五里雾中,神魂颠倒。”


【典源】 《汉书·西域传》 如淳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 《后汉书·章帝纪》注引汉·杨孚《异物志》曰:“ (犀) 角中持有光耀,白理如线,自本达末则为通天犀。”《抱朴子·登涉》:“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而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著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

【今译】 古人把犀视为神兽,认为犀角有灵异,犀角中央有一条线状的白色纹理,贯穿两端的叫做通犀或通天犀。传说用通天犀盛米,放在鸡群中,鸡要吃米,但一接近,就吓得后退了,所以南方人把通天犀也叫骇鸡犀。将通天犀放在谷堆上,鸟类不敢在那里停息。浓雾重露的夜晚,将通天犀置于庭院,庭院就不会沾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彼此心意相通,多指男女爱情。

【典形】 灵犀、灵犀暗通、灵犀一点、心有灵犀、一点灵犀。

【示例】

〔灵犀〕 宋·向子諲《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要相逢,得相逢,须信灵犀中自有心通。”

〔灵犀暗通〕 宋·秦观《阮郎归》之二:“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灵犀一点〕 清·袁枚《遣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心有灵犀〕 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点灵犀〕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词语心有灵犀】  成语:心有灵犀汉语词典:心有灵犀

猜你喜欢

  • 犊鼻相如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落魄文士。清李渔《凰求凤.情饵》:“文君空辱当垆手,犊鼻相如只卖羞。”

  • 海客白鸥

    参见:鸥鸟忘机

  • 濯缨濯足

    水清洗冠带,水浊便洗足。比喻善恶尊贱,都由人自取。又比喻超然于世俗之外。《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 驾鹤

    源见“王乔控鹤”。比喻得道成仙。南朝 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乘天。”【词语驾鹤】   汉语大词典:驾鹤

  • 鹿门人

    源见“鹿门采药”。隐士。亦泛指文人雅士。清方文《大龙山重访刘未沫丈兼怀白靖识师》诗之一:“一杯鸡黍约,四座鹿门人。”【词语鹿门人】   汉语大词典:鹿门人

  • 蔡邕倒屣

    源见“倒屣迎宾”。蔡邕重才,匆忙中倒穿鞋子迎接王粲。唐李瀚《蒙求》诗:“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 骑羊成仙

    汉.刘向《列仙传.葛由》:“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上,上绥山。绥山在峨嵋山(原作“娥媚”,此从俗改)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

  • 吐白凤

    同“吐凤”。唐白居易《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词语吐白凤】   汉语大词典:吐白凤

  • 环赐

    源见“赐环”。指放逐之臣遇赦召还。明 沈受民《访姜如农城北》诗:“龙归天上驭,环赐梦中身。”

  • 毁家纾难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斗谷,复姓;于,音wū;斗谷于菟即令尹子文)为令尹,自毁(减少)其家,以纾(援解)楚国之难。”斗谷于菟作楚国令尹时,用尽自家之财援助国家,缓解楚国的困难。后因以“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