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马良白眉”。喻指杰出的弟兄。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平舆虽盛,岂可独擅二龙;扶风最良,不得专称五马。”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力牧、常先、大鸿、神农……大山、稽鬼、臾区、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分掌四方,各如己视,故号曰黄帝四目。”(据《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传说黄帝能任用贤良才士,任命为
源见“围棋赌墅”。美称他人宅院。清吴绮《满江红.送曹秋岳司农赴西川军府》词:“景略坐,常扪虱;安石墅,曾同弈。”
源见“埋蛇”。谓善行仁爱者得要职。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诗:“埋蛇入相真堪慕,屠狗封侯岂足论?”
见〔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其他 刚也不吐,柔也不吃。比喻不怕强暴,也不欺侮弱小。语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左传·文公十年》:“《诗》曰:~,毋纵
源见“龙断”。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崔曰:‘奇货可居,龙断可登,鸟兽之羽毛可织而衣,其遗粒足食也。贪贾三之,廉贾五之,盍为贾?’”【词语龙断可登】 成语:龙断
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日南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珠。相传味勒国在日南方,那里的人身高七尺,发长及踵,常骑象下海取宝,宿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朱熹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原喻比较事物的基准不一致,
《南史.后妃上.武穆裴皇后传》:“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南朝齐武帝时,每晨以景阳楼钟声为宫中号令,闻之则起,梳妆打扮。后遂用为咏宫女之典。唐.
《后汉书.逸民传.王霸传》:“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征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以病归。隐居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