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载:汉人孙敬,字文宝,晨夕闭门苦读,时人称他“闭户先生”。他还“以绳系头悬屋梁”,以警示疲倦打瞌睡。因家贫,曾编杨柳为简抄书。孙敬后来成为大儒。又《战国策.秦策一》载:战国时苏秦好学,为钻研《太公阴符》,他深夜不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因以“悬梁刺股”为刻苦读书学习之典。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见“悬头刺股”。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人~,以志于学。”


【典源】《战国策·秦一》:“ (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 《史记》 曰:“苏秦,洛阳人,与魏人张仪同师事鬼谷先生。读书至睡,秦辄引锥刺股,血流至踝。”又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曰:“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常闭户,号为闭户先生。”

【今译】 战国时苏秦夜间读书,苦心揣摩诵读,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汉代孙敬好学,将头发系住悬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用来督促自己。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攻读。

【典形】 刺股、刺股悬头、梁悬、悬梁、悬头苦学、锥钝股多坑。

【示例】

〔刺股〕 宋· 王安石《酬慕客员外》:“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刺股悬头〕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想刺股悬头去读书,则我这当也波初。”

〔梁悬〕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梁悬,栽枝梧而锥握。”

〔悬梁〕 明·汤显祖《牡丹亭》:“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悬头苦学〕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词语悬梁刺股】  成语:悬梁刺股汉语词典:悬梁刺股

猜你喜欢

  • 九万鹏

    源见“鲲鹏展翅”。大鹏鸟。亦喻胸怀大志、奋发有为之人。唐李咸用《空城雀》诗:“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元成廷珪《送李唐臣调山南宪幕》诗:“君行自厉青云志,赤鷃终惭九万鹏。”

  • 旦旦信誓

    参见:信誓旦旦见“信誓旦旦”。【词语旦旦信誓】  成语:旦旦信誓汉语大词典:旦旦信誓

  • 真讲官

    明代文震孟(1574-1636年),字文起,吴县人。文征明曾孙。天启殿试第一,授修撰。因触忤魏忠贤被廷杖80,贬秩调外,后不赴调而归,削职为民。崇祯元年召为侍读,改左中允,充日讲官。擢升礼部左侍郎,兼

  • 辙乱旗靡

    车辙之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时的情状。《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并列 车辙杂乱,军旗倒下。形容兵败。语本《左靡·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

  • 枥马

    同“枥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明刘基《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词语枥马】   汉语大词典:枥马

  • 言犹在耳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

  • 啸阮

    《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三国魏文士阮籍善啸,啸声可传数百步,他曾到

  • 班女扇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失宠受冷落者。南朝 梁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班女扇,羞俪曹人衣。”亦用以形容圆月或雪色。唐李端《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唐李峤

  • 涸辙穷鳞

    见“涸辙之鲋”。《群音类选·〈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失夫,遐荒滞身,真如~。”【词语涸辙穷鳞】  成语:涸辙穷鳞汉语大词典:涸辙穷鳞

  • 一夔一契

    源见“夔一足”。契,舜时贤臣。借指良辅。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 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并列 夔、契,皆为舜时贤臣。比喻良臣辅佐。宋·方岳《竹下》:“~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