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偃卧者竖立起,比喻减刑之恩甚深。《魏书.钟繇传》:“王朗议曰:‘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大辟:死刑。刖( ㄩㄝˋ yuè 月):断足之刑。兼语 扶起倒下的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 表示不轻易露面。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柳琴《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光明日报》1993年7月13日):“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千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大功。《史记.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听细说:听信小人之言。并
源见“画龙点睛”。指绘画、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传出神彩。清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点睛”,现在常说成 “画龙点睛”。讲话或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
同“渭川猎”。明屠隆《綵毫记.别妻赴京》:“今逢渭滨猎,端可帝王师。”【词语渭滨猎】 汉语大词典:渭滨猎
源见“非熊兆”。喻怀有经国大才之人。宋 赵必豫《夏日燕黉堂.和竹磵韵寿匝峰使君》词:“曾归车共载,非虎非熊。”【词语非虎非熊】 汉语大词典:非虎非熊
源见“换鹅书”。指王羲之写的《黄庭经》。元于立《寄卢益修》诗:“剡水舟回应载雪,山阴帖在可笼鹅。”
同“入吾彀中”。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豪哲归吾彀,要荒入我羁。”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髠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瓯窭,高地狭小之区。禳田,攘除灾荒祈祷丰收之祭。汙邪,低窪下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材得其用。唐 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诗:“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