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掉书袋

掉书袋

北宋.马令撰《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掉书袋”常用以讥讽人卖弄渊博,不看场合,一味引经据典,迂腐不堪的行为。

宋.刘克庄《后村题跋》卷三“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绝,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这里用“掉书袋”是指责他们用典过多。


述宾 掉,摆动。讽刺人喜欢引用古书词句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贬义。多用于自夸方面。


掉书袋”指喜好征引古书以炫耀学识渊博之意,这是一种讽刺语。也指人作诗填词过多使用典故之意,犹言 “獭 ( tǎ) 祭”。

宋·马令 《南唐书·彭利用传》: “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这种情形,为什么叫 “掉”书袋呢?

“掉”,有 “摇动”义,如 “尾大不掉”,即谓尾巴粗大了摇摆不动 ( 详该条) 。由摇摆、摆动义引申出有 “摆弄”义, “掉书袋”犹言摆弄书袋,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炫耀学问高深。

“曾经獭祭博奥殚,一篇 《锦瑟》解人难。”獭性贪,常捕鱼陈列水边,如陈物而祭,谓之獭祭。獭祭鱼、掉书袋,实为文人陋习。


【词语掉书袋】  成语:掉书袋汉语词典:掉书袋

猜你喜欢

  • 三鱼

    源见“三鳣集”。即三鳣鱼。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词语三鱼】   汉语大词典:三鱼

  • 楚之三户

    源见“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力抗争黑暗统治者的中坚力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吴三桂拒命之时,彼已手戮桂王,断不得称楚之三户。”

  • 雨脚吹笙

    唐.李贺《秦王饮酒》诗:“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关于“雨脚”,前人各有不同的解释,一说是伶优人名,二说是形容笙声的幽忽,三说是状笙之声如雨点。后用为咏吹奏笙乐之典。清.赵执信《遣兴》诗:“

  • 镜台峤

    源见“镜台自献”。指自荐为婿。清赵翼《题洪建侯梅花小照》诗:“欲待横斜句,来作镜台峤。”

  • 山阴乘兴

    同“山阴兴”。唐罗隐《寄崔庆孙》诗:“交情淡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山阴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宋张孝祥《踏莎行》词:“山阴乘兴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见“山阴夜雪”。宋·张孝祥《踏莎行》:

  • 商山四老

    同“商山四皓”。唐段成式《题商山庙》诗:“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词语商山四老】   汉语大词典:商山四老

  •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转败成功,伊谁之力;回生起死,实尔之由

  • 纁招

    源见“羊裘钓”。谓竭诚招聘隐士出仕。纁,即玄纁,绛色和黑色的布帛,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南朝 梁江淹《为建平王聘隐逸教》:“宜速详旧礼,各遣纁招。”【词语纁招】   汉语大词典:纁招

  • 尸居余气

    形容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象死尸一样。后也用来形容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典出三国司马懿之事迹。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士族,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

  • 绿耳

    源见“穆王八骏”。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亦喻良才。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