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摩挲铜狄

摩挲铜狄

后汉书.蓟子训传》:“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 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即秦时所铸十二铜狄),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顾视见人而去,犹驾昔所乘驴车也。”后因以“摩挲铜狄”感慨光阴急逝,世事变迁。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五:“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严复《书愤次伯远韵》:“玉貌围城成底用,摩挲铜狄但心惊。”亦用为祝寿之典。宋赵孟坚《感皇恩.初任官所为慈闱寿》词:“富贵千般,享之惟寿……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典源】 《后汉书·方术列传·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阳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水经注·渭水注下》:“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其日,似近五百年矣。’”《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今译】 仙人蓟子训,不知何处人。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客居济阴一带,有神异道术。后来遁去,不知所在。有一百岁老翁,说自己童年时曾看见蓟子训在会稽市上卖药,容貌与现在一样。以后又有人在长安东霸城见到他,他正和一老者一起抚摸秦始皇铸的铜人,说:“当时正见到铸它,距今已将近五百年了。”

【释义】 后以此典感慨时光消逝,世

事变迁。

【典形】 灞城翁、逢蓟子、抚铜狄、蓟叟、金狄摩挲、摩狄、摩挲铜狄、摩铜人、铜狄、铜狄摩挲、铜人话畴昔、咸阳铜狄、铸狄年、摩挲铜人、金狄手摩挲、光阴蓟子训、摩挲金狄、铜狄重摩、铜人制、摩铜狄、看铜狄、公摩挲。

【示例】

〔灞城翁〕 宋·陆游《道院杂兴》之三:“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

〔逢蓟子〕 清·钱谦益《次韵答金坛于惠生》之一:“五百年前逢蓟子,三层楼上礼茅君。”

〔抚铜狄〕 清·黄遵宪《元朱碧山银槎歌》:“坐观桑田几兴废,如抚铜狄三摩挲。”

〔蓟叟〕 宋·陆游《吾年过八十》之二:“灞城逢蓟叟,共语莫匆匆。”

〔金狄摩挲〕 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铜驼埋没宫门草,金狄摩挲海上尘。”

〔摩狄〕 明·高启 《赋得铜人赠医士》:“摩狄年空老,求仙事亦虚。”

〔摩挲铜狄〕 宋·陆游《杂感》之四:“纵得金丹真不死,摩挲铜狄更添愁。”

〔摩铜人〕 宋·陆游《对酒作》:“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

〔铜狄〕 宋·苏轼《子由将赴南都》之二:“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

〔铜狄摩挲〕 清·王士禛《彭门怀古》之八:“颍滨老去东坡死,铜狄摩挲五百年。”

〔铜人话畴昔〕 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之一》:“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咸阳铜狄〕 宋·陆游《题四仙象》之二:“世上年光东逝波,咸阳铜狄几摩挲?”

〔铸狄年〕 清·钱谦益《投宿崇明寺僧院》之二:“周郊昔叹为犧地, 蓟子今论铸狄年。”


猜你喜欢

  • 笔舌

    378 ① 笔和舌都是表达思想意见的工具,故用来指宣道立言。汉代扬雄《法言.问道》:“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唐代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得位而以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

  • 忧天坠

    同“忧天”。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云卿》:“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严复《原强》:“甚矣,先生之言!无异杞人之忧天坠也。”

  • 安丘壁里藏

    源见“复壁埋名”。指隐匿避难。清毛奇龄《徐允哲读予文稿辱贻二绝微及予旧事感生于心依韵奉和》之一:“素衣何幸变为苍,长就安丘壁里藏。”

  • 赤伏符

    晋.袁宏《后汉纪》卷一:“萧王(光武帝刘秀)至中山,群臣上尊号,王不听,诸将固请。王召冯异问以群臣之议。……王曰:‘我昨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悸动,此何祥也?’异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悸动

  • 毛挚之治

    《史记.酷吏列传.义纵》:“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义纵)以鹰击毛挚为治。”毛挚,亦作“毛鸷”。鸷,是鹰、鹯之类的猛禽。据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鸷鸟将击,必张羽毛也。”

  • 照乘之珠

    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大车一辆为一乘。此典指魏惠王对齐威王说:魏国有能够象光明照亮大车行路之宝珠。后以此典比喻稀有之物。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名(yīng英),战国时魏国君

  • 翟公之门

    同“翟公庭户”。清钱谦益《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赵氏祖子孙三世矣,州里之间,栾公之社,翟公之门,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词语翟公之门】   汉语大词典:翟公之门

  • 一言蔽之

    参见:一言以蔽之见“一言以蔽之”。况周颐《蕙风词话》卷5:“犹有~:若赤子之笑啼然,看似至易,而实至难者也。”【词语一言蔽之】  成语:一言蔽之汉语大词典:一言蔽之

  • 夜以接日

    见“夜以继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一》:“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不足以奉上。”【词语夜以接日】  成语:夜以接日

  • 云阳刑市

    指韩非出使秦国,被李斯、姚贾诬害,冤死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狱中。后以此典借指刑场或行刑地。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在荀卿门下学习。韩非曾多次上书韩王,建议变法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