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施氏之邻

施氏之邻

列子.说符》:“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求取)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指负责教导的官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通“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古时的一种刑罚,男子割势)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攝(迫近)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而还诸鲁。既反(返),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责备)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时,指时机,时势)。子道与吾道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系是),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困窘)哉!’孟氏父子舍然(舍通释,释然是形容疑虑消除)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施氏的邻人孟氏不顾时机事势,只知盲目机械地照搬施氏富家荣亲的方法,以致遭到不幸,事归失败。

后因以“施氏之邻”的典故,常讽刺比喻那种只知死搬硬套不知因时因势灵活权变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者。


猜你喜欢

  • 穆王骏

    同“穆王八骏”。元虞集《闻雁》诗:“应逢穆王骏,春草一长嘶。”

  • 冯衍不遇

    《后汉书.冯衍传》载: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光武帝以其归降较晚,黜而不用,衍上书陈八事,帝将召见,因权贵谗毁而不得入。后“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

  • 封鱼

    同“封鲊”。清毛奇龄《潼川歌》:“闺中有妇孟氏贤,从征作赋同车?。解绵系树苦食芋,封鱼涤釜长生鱼。”

  • 诗成七步

    同“七步成诗”。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成群。”

  • 方正贤良文学

    参见“贤良方正”。

  • 天台重到

    同“重来天台”。清周之琦《满江红.重过粉坊琉璃街故居》词:“离聚苦,无终极,生死恨,难抛掷。但天台重到,凄凉岑寂。”

  • 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原意是指对人说话过于好听,其中必有苦衷。后则泛指言辞过于悦耳,其中必有不良企图。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谗言,令太子申生率兵攻打东山狄人。晋兵到达稷桑后,狄人军队出来迎战,申生打算就势打上一

  • 枕石

    同“枕石漱流”。金刘仲尹《西溪牡丹》诗:“我欲禅居净馀习,湖滩枕石看游鱼。”【词语枕石】   汉语大词典:枕石

  • 发上指冠

    指:头发直立。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庄子.盗跖》:“盗跖闯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见“怒发冲冠”。清·刘大櫆《〈马湘灵诗集〉序》:“湘灵命酒连举十馀觞,大醉欢呼,~,已复悲

  • 泽畔吟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后常以“泽畔吟”代指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词语泽畔吟】  成语:泽畔吟汉语大词典:泽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