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朱衣点头

朱衣点头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曰:“欧阳公(宋欧阳修)知贡举(主持贡院举试)日,每阅卷,座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即凡是朱衣人点头的,都是合格的文章)。始疑侍吏,及回视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因有‘唯愿朱衣一点头’之句。”(按:今本赵令畤《侯鲭录》无此文)

又见《佩文韵府》卷五“朱衣”下引《侯鲭录》。

宋朝时候,欧阳修主持贡院科举考试。每逢阅卷时,总觉得背后有一个身穿红衣裳的人,不时地点头表示称赞文章作得好,而凡是被朱衣人点头的文卷,竟都能合意入选。开始,他疑惑是陪考的官吏在旁边左右,回头一看却一个人也没有。

后因称主考官为“朱衣使者”,以“朱衣点头”、“朱衣点额”用为科举中选的典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这里反用“朱衣点头”的典故。说明鲜于同秀才所谓“才高数奇”,“志大命薄”。这是作者唯心主义宿命论思想的表露。又《古今小说》卷十一:“旧年曾作登科客,今日还期暗点头。”


主谓 科举中选。语本明·陈耀文《天中记》卷38引宋·赵令畤《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明·徐渭《女状元》2出:“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褒义。用于科举方面。也作“朱衣点额”。


【词语朱衣点头】  成语:朱衣点头汉语词典:朱衣点头

猜你喜欢

  • 红炉点雪

    《高子遗书.会语七八》:“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烧红的火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聪明人一经点拨,立即悟解。清袁枚《随园诗话》四:“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见“洪炉

  • 桑榆暮景

    源见“桑榆”。夕阳斜照桑榆时的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宋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见“桑榆晚

  • 鲍叔义

    同“鲍叔交”。唐高適《宋中遇陈二》诗:“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 荣启乐

    同“荣公三乐”。唐白居易《洛阳有愚叟》诗:“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白乐天诗‘天教荣启乐,人恕接舆狂’,谓荣启期也。”

  • 越客吟

    源见“庄舄越吟”。亦泛指思乡之情。唐贾岛《忆吴处士》诗:“夜半长安雨,灯前越客吟。”

  • 炊桂

    用桂烧饭。谓柴少而难得,贵重如桂。后因以比喻物价昂贵。《战国策.楚策》:“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今臣食玉炊桂。

  • 雷轮

    源见“阿香推雷车”。指雷神所驾的车子。唐段成式等《圣柱联句》:“载恐雷轮重,?疑电索长。”【词语雷轮】   汉语大词典:雷轮

  • 突骑五千

    《后汉书》卷十八《吴汉传》:“光武北击群贼,汉常将突骑五千为军锋,数先登陷陈。”东汉名将吴汉经常用勇士五千骑兵为先锋,屡次冲破敌阵,建立军功。后遂用为咏兵精将勇之典。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安

  • 鵩舍

    源见“贾生赋鵩”。指谪居之所。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之二:“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词语鵩舍】   汉语大词典:鵩舍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晦:黑暗。已:止。 风雨之晨,天色昏暗,雄鸡啼叫不止。 比喻在黑暗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己。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南史.梁纪下.简文帝》:“为文自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