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梦魂相觅

梦魂相觅

文选.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后因以“梦魂相觅”为朋友兄弟相思的典故。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诗之三:“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典源】 《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注引《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今译】 古代张敏与高惠二人是好友,每当相思,不能见面。张敏便在梦中前往寻觅,但走到半路,即迷路无法前进,只好回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典形】 梦魂相觅、梦境迷、梦中识路、相寻梦、梦魂相遇、君魂寻我。

【示例】

〔梦魂相觅〕 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之三:“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梦境迷〕 清·黄遵宪《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何时睡君榻,同话梦境迷?”

〔梦中识路〕 宋·陆游《建安遣兴》之二:“白浪黏天鲛鳄横,梦中识路亦何为?”

〔相寻梦〕 清·钱谦益《彭城道中寄怀里中游好》之一:“停车欲作相寻梦,睡眼揩时泪已吞。”


猜你喜欢

  • 谤臣诬

    源见“箧中书”。谓遭诽谤者的诬陷攻讦。唐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诗:“但蒙魏侯重,不受谤臣诬。”

  • 沥胆

    沥(lì历):水下滴。沥胆,比喻不惜生命竭诚效忠。梁高祖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作乱,陈霸先从始兴(今广东韵关西南)起兵,受湖东王绎的节制,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洲登坛盟誓,共讨侯景。霸先撰写讨景誓文,首

  • 南山豆苗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腌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三国魏.张晏注:“山高而在阳,人君

  • 淳于窃笑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齐)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骃。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

  • 欧车茵

    源见“醉吐相茵”。形容烂醉呕吐。欧,通“呕”。清钱谦益《顾炳秀才遗书索饮有醉吐丞相车茵之语作七字句报之》:“已见相公呼后舍,更闻驭吏欧车茵。”

  • 平安钱

    参见“成千累万”。

  • 过蓝

    源见“青出于蓝”。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篆隶铁笔,实有过蓝之誉。”【词语过蓝】   汉语大词典:过蓝

  • 罗禽

    同“罗含吞鸟”。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庄蝶玄言妙,罗禽藻思高。”

  • 石建宗谨孝

    《汉书.万石君传》:“万石君石奋……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元朔五年卒,建哭泣哀思,杖乃能行。岁余,

  • 九牛一毫

    同“九牛一毛”。陈毅《感事抒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见“九牛一毛”。陈毅《感事书怀》:“~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词语九牛一毫】  成语:九牛一毫汉语大词典:九牛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