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术焉?’仲尼(孔子字)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促尼所谓大公也。”此事又见《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子》。

楚王认为楚人失弓,楚人得弓,无需去找。孔子觉得既然如此,那么楚王的胸怀仍不够宽大。说“人失弓,人得弓”不是更好吗?何必非“楚弓楚得”呢?后因称东西虽然丢失,但从一定的范围看,利并未外溢为“楚弓楚得”。

明.苏复之《金印记》传奇十二:“喜楚弓楚得,免被旁人笑。”


主谓 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语本《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楚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遣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汉·刘向《说苑·至公》等书亦记有此事。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免被傍人笑。”△用于处境方面。 →合浦珠还 ↔得不偿失。也作“楚得楚弓”。


【典源】《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孔子家语·好生》亦载。

【今译】 楚共王外出打猎而丢失弓,手下人要去寻找,楚共王说:“不必,丢了弓的是楚人,捡到弓的也是楚人,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后说:“可惜包括的还不广大,应说丢弓的是人,拾弓的也是人,何必非是楚人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虽有所失而利不外溢; 也形容得失无常,无须萦怀。

【典形】 楚弓人得、楚人弓、得楚弓、荆人弓失、人失人得、失楚弓、失弓、亡楚弓、亡弓楚泽、遗弓、楚人亡弓。

【示例】

〔楚弓人得〕 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楚弓人得岂其然,鲁玉盗归安足拟。”

〔楚人弓〕 宋·姜夔《诉衷情·端午宿合路》:“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得楚弓〕 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荆人弓失〕 清·钱谦益《昆仑山人扇子歌》:“魏公笏在世所羡,荆人弓失何嗟及。”

〔人失人得〕 宋·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失楚弓〕 清·赵翼 《题遗山诗》:“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失弓〕 明·袁宏道《病起偶题》之三:“世路他如梦,浮名我失弓。”

〔亡楚弓〕 宋·苏轼《和陶东方有一士》:“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亡弓楚泽〕 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收遗簪于少原,念亡弓于楚泽。”

〔遗弓〕 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词语楚弓楚得】  成语:楚弓楚得汉语词典:楚弓楚得

猜你喜欢

  • 惜园葵

    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

  • 牛渚月

    《晋书.文苑传.袁宏》:“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谴问焉。”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其诗写道:“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 月荚

    源见“蓂荚”。为祝帝王祥瑞的典故。唐许敬宗《奉和秋暮言志应制》:“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复非。”【词语月荚】   汉语大词典:月荚

  • 戟指嚼舌

    源见“戟手”。形容愤怒之极。鲁迅《华盖集.‘碰壁’之馀》:“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并列 伸手指人,咬破了舌头。形容十分愤慨。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喷血而亡。”△用于写人愤怒时的表

  • 才尽

    源见“江淹梦笔”。指文思枯竭。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词语才尽】   汉语大词典:才尽

  • 公超市

    《后汉书.张楷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汉.张楷精通《严氏春秋》及古文《尚书》,他隐居教授,学者追慕相随,所居之所,居然成市。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之名。官府虽然屡次征

  • 英雄出少年

    常指人年轻有为。语出《品花宝鉴》五五回:“倒不料一班小孩子居然能这样,真是英雄出少年,我辈老头儿,倒要退避三舍了。”《官场现行记》五四回:“我们这一辈子的人是老朽无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们这

  • 击金

    《吕氏春秋》卷十七《慎势》:“有金鼓所以一耳。”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据《吕氏春秋》载;古时作战,以鼓、金乐器的声为号令。击鼓进,击金退。是兵家指挥战斗进退之声,后因以用为进退、胜

  • 蓼莪废诵

    同“蓼莪废讲”。明高启《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自惭不及君庆多,洒泪《蓼莪》空废诵。”

  • 渴羌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浊糟,常言渴于醇酒。群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以“渴羌”称嗜酒者。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清钱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