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

旧唐书.苏味道传》载:唐朝苏味道为宰相,遇事怕担责任。尝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摸,通“模”。后因以“模棱两可”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主谓 模棱,原作“摸棱”。指有棱角的东西,两面都可以。比喻对事情没有个明确肯定的看法或态度,认为这样也行,那样也可以。语本《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瞎子掐指算了算,说了一句~的话:‘你是多妻之命。’”△贬义。多用于对待事物的态度。→含糊其辞 不置可否 隐约其辞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明辨是非 黑白分明。也作“模棱两端”、“含糊两可


【词语模棱两可】  成语:模棱两可汉语词典:模棱两可

猜你喜欢

  • 吹笙骑鹄

    同“吹笙跨鹤”。宋刘克庄《贺新郎.题薄涧寺》词:“风露驱炎毒,记仙翁飘然谪堕,吹笙骑鹄。”

  • 务光让天下

    《庄子.让王》:“汤又让瞀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

  • 慎言其余

    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 潭水深情

    源见“桃花潭水”。形容深情至谊。柳亚子《将去海上留别春航》诗:“潭水深情空尔为,坠欢重拾知何时!”

  • 弃灰之刑

    古代苛刑之一,凡将烧余的灰丢在路上的,要处以黥刑。《史记.李斯列传》:“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张守节《正义》:“弃灰于道者,黥也。韩子曰:‘殷之法,弃灰于衢者刑,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曰,弃灰于

  • 函谷丸泥封

    同“函谷封丸泥”。明张煌言《挽董若思明经》诗:“函谷丸泥封未得,丰城剑气杳难分。”

  • 九折回驭

    源见“王尊叱驭”。表现孝子之心。明何景明《寄世恩爱日楼》诗:“九折岂忘回驭志,百年真慰倚门情。”

  • 回眸之报

    同“龟酬孔”。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则回眸之报,不独著于前龟;清亮之音,讵专闻于往笛?”

  • 湖海沉雄

    源见“元龙高卧”。谓湖海豪侠之气。宋高似孙《木兰花慢》词:“故人好在,莫生平、豪气减元龙。梦到琅玡台上,依然湖海沉雄。”

  • 冰肌雪艳

    见“冰肌玉骨”。宋·张舜民《画墁集·酴醿》卷4:“~映残春,燠日熏风入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