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黄河。洛,洛水。河图洛书,是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据汉儒孔安国刘歆等人解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马背有旋毛如星点,称作龙图。伏羲取法以画八卦生蓍法。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取法而作《尚书》九畴(见《书.顾命》、《洪范》孔传、《汉书.五行志上》)。古时认为出现“河图洛书”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瑞兆。《三国志.魏文帝纪》“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


见“龟龙之图”。《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典源】《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疏:“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尚书·洪范》:“天乃锡 (赐) 禹洪范九畴。”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孔安国传:“河图,八卦。伏牺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竹书纪年》卷上:“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今译】 古代传说河图即八卦,由龙马从黄河中驮出; 洛书即洪范九畴,由神龟从洛水中驮出。上天将河图洛书授与古时圣人。天书用红字书写,又称丹书; 江河所出图篆皆为绿色,又称绿图。

【释义】 后以此典指天书; 或用以指帝王祥瑞。

【典形】 丹图驭马、负图、龟龙奉图、河龙洛龟、河洛图书、河图、河图洛书、龙图、绿甲之图、洛字、马图。

【示例】

〔丹图驭马〕 北周·庚信《尧登坛受图赞》:“登坛洛汭,沉玉河湄,丹图驭马,绿甲乘龟。”

〔负图〕 宋·苏轼《起伏龙行》:“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

〔龟龙奉图〕 唐·宋之问《早秋上阳宫侍宴序》:“麐凤荐祉,龟龙奉图。”

〔河龙洛龟〕 三国·曹植《文帝诔》:“河龙洛龟,凌波游下。”

〔河洛图书〕 宋·张孝祥《代百官进玉牒成书表》:“必亲经财幸,稽春秋简牍之文; 故并建殊尤,若河洛图书之出。”

〔河图〕 唐·李峤《神龙历序》:“昔者龙负河图,八卦列明时之象。”

〔河图洛书〕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河图洛书,为信然兮。孔甲养龙,古共传兮。”

〔龙图〕 汉·张衡《东京赋》:“龙图授羲,龟书畀姒。”

〔绿甲之图〕 北周·庾信《温汤碑》:“咸池浴日,先开绿甲之图; 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

〔洛字〕 唐·李峤《神龙历序》:“龟呈洛书,九畴开叶纪之文。”

〔马图〕 南朝梁·江淹 《齐王让禅表》:“河乏马图之宝,天无乘龙之锡。”


【词语河图洛书】  成语:河图洛书汉语词典:河图洛书

猜你喜欢

  • 五袴手

    源见“歌五袴”。谓实施善政的身手。宋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词语五袴手】   汉语大词典:五袴手

  • 事与心违

    同“事与愿违”。宋 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清 陈维崧《金菊对芙蓉.姜学在扫墓归过访》词:“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与心违。”见“事与愿违”。宋·欧

  • 石公

    同“黄石公”。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诗:“猿公 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 朱紫

    源见“以紫乱朱”。比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汉记.宗资传》:“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词语朱紫】   汉语大

  • 董卓脐

    源见“燃脐”。指已伏诛的元凶巨奸。唐刘禹锡《城西行》:“守吏能燃董卓脐,饥乌来觇桓玄目。”

  • 三教九流

    38 ① 三教:指儒、道、佛。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见《汉书.艺文志》。后也泛指宗教、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淮阳退卧

    源见“卧治”。泛指官吏引退。宋苏辙《张安道尚书生日》诗:“出入三朝望愈尊,淮阳退卧避喧烦。”

  • 雀?

    《战国策.宋卫策》:“宋 康王之时,有雀生?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同“鹯”。后因以“雀?”喻小而称霸者。清黄遵宪《马关纪事》诗:“恃众忘蜂虿,惊人看雀?。”

  • 待文王而后兴

    兴:感动奋发。 等待文王出来而后发奋向上。语出《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后因引用此语,谦称自己是个“凡民”。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即今圣主,乃与尧舜一致,愍此黎民,亦可比屋

  • 成轴

    《管子.宙合》:“多备规轴者,成轴也。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究,其入小也不塞。”本谓现成之轴,后以指成式、法规。清翟灏《通俗编.器用》:“今以有成式为成轴是也。”【词语成轴】   汉语大词典:成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