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湘灵鼓瑟

湘灵鼓瑟

战国楚.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唐.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用为典故,借喻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用以表现悲思。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起字仲文,……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

唐.顾况《义川公主挽词》:“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典源】《楚辞》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另屈原《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二歌。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后汉书·张衡传》注引《列女传》,未作“俗谓之湘君、湘夫人也。”唐·韩愈《黄陵庙碑》:“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辞谓娥皇为君,谓女英帝子。”

【今译】 唐尧的两个女儿,长名娥皇,次名女英,嫁给虞舜,为他的两个妃子。舜巡察南方,死于苍梧,娥皇、女英赶去,思念痛哭,后来也死于江湘之间。传说二妃死后为水神,一为湘君,一为湘夫人。屈原《远游》 中有“湘灵鼓瑟”之句,即为对二妃的描写。参见 〖舜妃啼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弹奏乐器; 或用以咏湘江风物。

【典形】 帝女弦、抚瑟、鼓瑟、鼓瑟湘灵、琴怨、舜琴、湘妃瑶瑟、湘灵、湘灵鼓瑟、湘灵瑟、湘灵五十弦、湘瑟、湘弦、潇湘夜瑟、瑶瑟怨、幽瑟、湘娥鼓瑟、湘皋闻瑟、湘灵沉怨、湘妃鼓瑟、鼓瑟妃、湘女瑟、感湘灵、鼓瑟人、吊湘灵。

【示例】

〔帝女弦〕 明 · 陈子龙 《秋暮》 之一:“愁绝潇湘路,又弹帝女弦。”

〔抚瑟〕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鼓瑟〕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鼓瑟湘灵〕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莫是燃犀温峤江心里走? 莫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

〔琴怨〕 宋·钱惟演《再赋》:“琴怨来湘甫,鸿惊近洛川。”

〔舜琴〕 唐·韦庄《悼亡姬》:“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湘妃瑶瑟〕 金·王特起《喜迁莺·题郝仙女庙壁》:“汉女菱歌,湘妃瑶瑟,香动倚云层殿。”

〔湘灵〕 宋·姜夔《湘月》:“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湘灵鼓瑟〕 唐·顾况《义川公主挽词》:“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湘灵瑟〕 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停舟夜听湘灵瑟,倚阁高搴鄂渚云。”

〔湘瑟〕 唐·李商隐《银河吹笙》:“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萧自有情。”

〔湘弦〕 宋·张孝祥《句曲》:“宜呈楚舞,再鼓湘弦,上悦台颜,后部献曲。”

〔潇湘夜瑟〕 唐· 崔仲容 《赠歌姬》:“潇湘夜瑟怨犹在,巫峡晓云愁不飞。”

〔瑶瑟怨〕 唐·刘禹锡《潇湘神》之二:“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幽瑟〕 宋·范成大《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慷慨悲歌续楚些,仿佛幽瑟迎湘灵。”


【词语湘灵鼓瑟】  成语:湘灵鼓瑟汉语词典:湘灵鼓瑟

猜你喜欢

  • 嶰谷竹

    源见“伶伦凤律”。指能制乐器的良竹。喻指人才。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譬彼嶰谷竹,剪裁待伶伦。”

  • 三思而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谓反复思考,然后行动。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见“三思而后行”。《水浒传》67回:“林冲谏道:‘兄长,

  • 李勣焚须

    参见:燎须

  • 采薪教子

    《晋书.列女传.韦逞母宋氏》:“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

  • 抱瓮灌畦

    并列 讽刺安于拙陋、不求改进。《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遂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

  • 带经锄耕

    《汉书.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炊事人员)。时行赁作,带经而鉏,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裴松之注引《

  • 金兰友

    同“金兰之友”。唐李咸用《秋日访同人》诗:“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词语金兰友】   汉语大词典:金兰友

  • 横磨墨盾

    同“磨盾鼻”。清钱谦益《奉酬山海督师袁公》诗:“匡坐油幢临虏使,横磨墨盾草邮书。”

  • 百钱挂竹杖

    同“百钱挂杖”。宋陆游《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诗:“南山老翁亦出游,百钱自挂竹杖头。”

  • 分茅锡土

    同“分茅列土”。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见“分茅赐土”。宋·杨亿《旧将》:“~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词语分茅锡土】  成语:分茅锡土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