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谓点燃蜡烛,用以照明。烛光虽然微弱,但总比完全摸黑走路要好;人到暮年,虽然精力已衰,但坚持学一点总比根本不学要有收获。

后因以“炳烛”用为夜以继日、好学不倦的典故;以“炳烛之明”比喻老而勤学。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十九:“九流触手绪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清。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偏正 指老而好学。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孰与昧行乎?”△褒义。多用于好学方面。


【词语炳烛之明】  成语:炳烛之明汉语词典:炳烛之明

猜你喜欢

  • 药石之言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音chèn,热病)也。孟孙之恶我,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也。美疢不如恶石。’”后因以“药石之言”用为比喻规劝别人改正过失的良言的典故。

  • 桃花扇底风

    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桃花扇,是歌女歌唱时用以掩口和搧风的。后人用此语句常咏歌舞。元.张可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按桃花扇底

  • 去泰去甚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后以“去泰去甚”谓去其过甚,使事适中。晋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斫,去泰去甚;木无雕鎪,土无绨锦。”见“去甚去泰”。晋·

  • 向若而叹

    源见“望洋兴叹”。喻看到对方伟大而感叹自己渺小。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然后乃知夫割剥全史、方隅自命者,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叹者也。”偏正 对着海神而感叹。比喻对着高明者自叹不如。《庄

  • 天车

    源见“羲和驭日”。谓羲和驭日之车。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南星变大火,热气馀丹霞。光景不可迫,六龙转天车。”【词语天车】   汉语大词典:天车

  • 九万里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远大前程。宋张纲《江城子.和吕丞送进士赴省》词:“直下青冥林避路,九万里,看抟风。”

  • 何逊恨

    源见“何郎灯暗”。指夜雨所添的愁绪。唐吴融《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诗:“雨滴秦中夜,猿闻峡外声。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 南楼老子

    源见“南楼”。指晋庾亮。借指咏谑游乐的人。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再和》词:“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 美疢药石

    《左传.襄公二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chèn)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臧孙在弔丧(孟孙)时哭得很悲伤,并说:“季孙爱我

  • 蟾枝

    源见“蟾宫折桂”。比喻科举功名。南唐李中《送姚端先辈归宁》诗:“拜庆庭帏处,蟾枝香满身。”【词语蟾枝】   汉语大词典: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