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

原作“犹豫未有所决”。形容拿不定主意。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兵长驱直入,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但晋鄙惧怕秦军,停兵汤阴不进。这时,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要求赵尊秦为帝以换取秦国撤兵。对此,赵王和赵国执政大臣平原君赵胜一时都拿不定主意。这时,齐人鲁仲连前去见平原君,痛斥尊秦为帝的谬论并和新垣衍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将其尊秦为帝理由逐条驳斥,使得新垣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也坚定了赵王的抗敌决心。恰在此时,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前来救赵,秦兵退去,赵国得以保全。

【出典】: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唐·令狐德棻《北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偏正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语本《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廖辉英《红尘孽债》:“君雄走了几步,在心里~:要不要去车里打那支电话?”△贬义。用于判断行动方面。→优柔寡断 犹豫狐疑 狐疑不决 迟疑未决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当机立断 快刀斩乱麻操刀必割 毅然决然斩钉截铁。也作“犹疑不决”、“犹疑不定”、“犹豫未决”、“游移不决”。


【词语犹豫不决】  成语:犹豫不决汉语词典:犹豫不决

猜你喜欢

  • 撒灰扃户

    参见:妒痴

  • 冬温夏凊

    源见“晨昏定省”。谓冬天温被使暖,夏天扇席使凉。形容事亲极孝。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凊;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怎舍庭帏,愿供菽水。”并列 比喻侍奉父母做到无微不至。语本《礼

  • 月律

    古代音乐理论,常以十二音律与十二月相配,称“月律”。《后汉书.孝顺帝纪》:“作乐器,随月律。”李贤注:“子为黄钟,律长九寸,声有轻重长短,度量皆出黄钟。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簇,二月律中夹钟,三

  • 灞陵尉

    同“灞陵醉尉”。宋陆游《鸟啼》诗:“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

  • 置驿留宾

    源见“郑驿留宾”。谓延宾好客。清吴雯《自魏城赴桐乡访佟使君》诗:“使君高谊云霄际,置驿留宾见高致。”

  • 蛟龙匣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唐.李贤注

  • 款段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马)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便于在沼泽地行进的短毂车),御款段马(行走迟缓之马

  • 伯有被甲

    源见“惊以伯有”。指传说中春秋 郑大夫伯有死后变为厉鬼事。古代哲学家常用为“神不灭”的佐证。南朝 梁范缜《神灭论》:“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索》著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

  • 樊口

    源见“樊素”。借指善歌者的歌喉。明阮大铖《燕子笺.写像》:“樊口停,蛮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词语樊口】   汉语大词典:樊口

  • 谋谟帷幄

    谟:计策,计谋。帷幄:帐幕,在旁边的叫“帷”,四面合起来的叫“幄”。在军帐中策划。《后汉书.邓禹传》:“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王薨于许昌,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