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抱璧双刖”。唐韩愈《答崔立之书》:“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玉人之剖,然后见之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刖,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唐代王洽善于泼墨,号王墨。王洽个性豪放,好饮酒,每逢作画前,必喝得半醉,乘着酣畅时把墨汁泼在绢上,就连唱带笑手舞足蹈地随着墨污形状或挥或扫或淡或浓的画出山石、云水、烟霞、风雨的形象,非常生动自然,绝看
乐于顺从天道的安排,知道性命的始终与限度。后常用以称顺从自然,悠然自得的一种宿命论的人生观。《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疏:“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任自然之理,故
《孟子.万章上》:“《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本《诗.小雅.北山》“普”作“溥”。后以“普天率土”称普天下,全国。汉班固《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并列 普,全
《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后因以“黄河千年一清”指圣君在世的升平之瑞或喻时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李思训,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艺称于当时,一家五人,并善丹青(五人,指思训,思训子昭道,思训弟思诲,思诲子李林甫,林甫侄凑),世咸重之,书画称一时之妙。官至左武卫大
《〈书.吕刑〉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孔传:“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因以“训刑”谓宣传、解释刑法。唐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吕,理剧复
同“半刺”。宋吴儆《次徐令韵》:“贰车漫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
源见“灞陵呵夜”。指因失势受下属欺凌。明陈子龙《壮游行》:“选人不就太常祝,夜饮不逢小尉呵。”
王:指齐宣王。 齐国没有一个人赶得上我这样敬重国王的。 原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后也用以泛指对别人的无比敬意。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明.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