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不窥园

目不窥园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汉书.董仲舒传》“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汉董仲舒专心致志研究学问,连到自家园中散步观赏都顾不上。后因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学的典故。

元.马祖常《壮游》诗:“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主谓 窥,稍微看一眼。从来也不对庭园美景看一眼。形容学习工作刻苦、专心致志。语本《史记·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例]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博士生。△褒义。多用于评价人物方面。→三年不窥园心凝形释 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 心猿意马


【词语目不窥园】  成语:目不窥园汉语词典:目不窥园

猜你喜欢

  •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水向湿处流,火就干柴烧,云伴随着龙,风伴随着虎。 意谓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后多用以比喻圣君贤臣的遇合。语出《易.乾.文言》:“用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唱刀镮

    源见“大刀头”。谓渴望顺利还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五回:“记得昨宵踏歌处,有人连臂唱刀镮。”

  • 五弟训禽荒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史记》卷二《夏本纪》:“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

  • 昆仑竹

    源见“伶伦凤律”。昆仑山所产之竹,相传黄帝取之以制律管。亦泛指能制律管的良竹。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词语昆仑竹】   汉语大词典:昆仑竹

  • 平康

    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平康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 歌楚人凤

    源见“接舆歌凤”。谓抒发伤时遁世之情。宋陆游《识喜》诗:“傲世曾歌楚人凤,著书久绝鲁郊麟。”

  • 庐山真面目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江西庐山峰峦起伏,形态万千,重岩叠嶂,烟云缭绕,人在山中,极不易识其真貌。后用以比喻加以掩饰或隐藏不易识别的

  • 楚执珪

    源见“庄舄越吟”。指越人庄舄。因其仕楚为执珪官,故称。唐杜甫《卜居》诗:“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词语楚执珪】   汉语大词典:楚执珪

  • 未雨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孔颖达疏:“毛以为自说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后因以“未雨绸缪”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明高攀龙《

  • 养音九皋

    源见“鹤鸣㈠”。比喻贤才隐居修德。南朝 宋王韶之《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诗:“育翮幽林,养音九皋。”述补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比喻贤士隐居育德修业。语本《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