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

泛指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古代,墨家认为圣明君主都对乐持批判态度;而儒家对此则加以颂扬,而这是错误的。对此,作为儒家的荀子以为不然,他说,乐,是圣人高兴作的事情,同时可以使民心向善,感人肺腑,能够起到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圣明之君都以礼乐引导教化人民而使其彼此和睦。

【出典】:

《荀子·乐论》:“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例句】: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并列 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与习俗。《荀子·乐论》:~,天下皆宁。蔡敦祺《林则徐》(上):“只是要~亦非朝夕能办到的。”△褒义。用于社会风气、习俗的变革方面。→时移俗易 改俗迁风 移风平俗 移风振俗 ↔安于现状 因聘守旧 抱残守缺 保残守缺。也作“移风改俗”、“移风革俗”、“移风易尚”、“易俗移风”。


【词语移风易俗】  成语:移风易俗汉语词典:移风易俗

猜你喜欢

  • 向平心

    同“向平之愿”。清黄景仁《重游齐云山》诗:“终当粗毕向平心,来向云中抱云住。”

  •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九》:“晏子使楚,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袖子)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谓无人?’”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针对楚王的轻侮挑衅说:齐国都

  • 丹枝

    源见“郤诜丹桂”。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功名。唐罗隐《东归》诗:“唯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词语丹枝】   汉语大词典:丹枝

  • 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南朝 梁沈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亦喻微不足道的空名。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鬂。”【词语蜗角】   汉

  • 谢家轻絮

    源见“咏絮”。称美柳絮。唐李商隐《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词语谢家轻絮】  成语:谢家轻絮汉语大词典:谢家轻絮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制作礼乐,出兵征伐,由诸侯来决定。 表示天子失势,大权旁落。 古代以此作为天下无道的象征。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唐.刘知几《史

  • 子胥弃江

    源见“伍胥潮”。谓忠直之臣遭谗遇害。唐李白《行路难》之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炊臼之痛

    同“炊臼之戚”。清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中:“辛丑仲春,余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诗甚多。”见“炊臼之戚”。清·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中:“辛丑仲春,余遭~,同仁和悼亡诗甚多。”【词语炊臼之痛】  成语:炊

  • 嵇弦

    源见“广陵散”。指嵇康所抚琴弦。用以表示怀友。清侯方域《送练三贞吉》诗:“仙舟邀李御,鸾翮断嵇弦。”

  • 地崩山摧

    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即杜宇,号望帝)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迎之。到梓潼,见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