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竹西歌吹

竹西歌吹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此是杜牧诗之名篇。后因此诗中有“竹西”“歌吹”之词,故扬州筑有“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北门外禅智寺前。后以此语典喻歌舞热闹之处。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元.王恽《越调.平湖乐》:‘醉归扶路,竹西歌吹,人道似扬州。”


【典源】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今译】 禅智寺在扬州城东,当时杜牧弟住于寺内,杜牧来看他,写下此诗。前六句主要通过写景描绘寺内幽静清冷的景象,最后二句说: 谁知竹林路西,就是歌舞吹弹的繁华扬州城呢。

【释义】 后以此典借称扬州,泛指繁华游乐之地。

【典形】 歌吹古扬州、歌吹竹西、竹西歌吹、竹西古调、竹西佳处、访问竹西。

【示例】

〔歌吹古扬州〕 元·张翥《忆维扬》:“岂意繁华今劫火,空怀歌吹古扬州。”

〔歌吹竹西〕 清·章静宜《夏日杂感》:“歌吹竹西如尚在,休教笳鼓漫相侵。”

〔竹西歌吹〕 宋·苏轼《南歌子·杭州端午》:“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竹西古调〕元·于立《水调歌头·宴顾仲瑛》:“莫唱竹西古调,唤醒三生杜牧,遗梦绕扬州。”

〔竹西佳处〕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猜你喜欢

  • 梦里荣华

    源见“黄粱梦”。形容人生荣华富贵的虚幻无常。元耶律楚材《和景贤见寄》:“尘中名利予难出,梦里荣华君不贪。”

  • 马耳东风

    源见“东风吹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之五:“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见“耳边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说向市朝公子

  • 堕水跕鸢

    源见“跕鸢”。指环境险恶。宋乐雷发《昭陵陂马伏波庙》诗:“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 赠枕

    源见“黄粱梦”。喻富贵如幻梦。清查慎行《题邯郸吕仙祠壁》诗:“直饶赠枕(成)何用,鼻息如雷梦已无。”【词语赠枕】   汉语大词典:赠枕

  • 乃眷西顾

    乃:于是。眷:回头看。西顾:指注意西方的周朝。 于是掉头注视西方。 后泛指国君对某方事物的关注。语出《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此维与宅。”汉.班固《西都赋》:“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

  • 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南朝 梁沈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亦喻微不足道的空名。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鬂。”【词语蜗角】   汉

  • 由瑟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的学生仲由(子路是其字),一次在孔子门前弹瑟,老师认为他的音调有杀伐的猛厉气质,由此看出欠中和雍容

  • 好死不如恶活

    好样的死去,不如窝囊的活着。 旧指人苟且偷生。语出《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朱信道:‘好死不如恶活,不可如此。’”《西游记》六三回:“老婆道:‘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叫做什么。’”李庚辰

  • 柳絮才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曰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食蛤梨

    《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至于蒙穀之上,见一士人迎风而舞。士人“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卢与之语,谓自己“穷观于六合之外”,表示愿与士人为友。士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