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美人笑躄

美人笑躄

躄(bì毕):跛子。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的姬妾笑人跛脚,最后被杀头谢罪。后以此典比喻轻宾客而重女色;或比喻嘲笑有残疾的人。平原君(?——前251年),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弟弟,因最早封地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所以称为平原君。任赵相,有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三年之久。后向魏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取得救援,击败秦军。平原君家有高楼,向下可以看到老百姓家。一户老百姓家有一个跛脚人,走路一瘸(qué缺)一拐,常到井边打水。平原君的小老婆在楼上,向下看见,大声发笑。第二天,跛子来到平原君家门前,请求道:“我听说您喜欢士人,士人不怕千里遥远而到您这里来,就是因为您重视士人而轻视小老婆。我不幸患有残疾,可您的小老婆在楼上看见了就讥笑我,我希望能够得到讥笑我的人的脑袋。”平原君笑着回答说:“嗯。”跛子离开以后,平原君笑着说:“看这小子,竟想因为一笑之故,要杀死我的美人,这不是太过分吗!”结果没有杀小老婆。过了一年多,他家宾客和家臣们陆续离开的超过一半。平原君感到奇怪,说道:“我对待您们诸位,从来不曾失礼,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上前回答道:“因为您不杀死讥笑跛子的小老婆。大家认为您爱好女色,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离开了。”于是平原君就砍下讥笑跛子的小老婆脑袋,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趁此向他谢罪。此后门客又渐渐回来。此典又作“笑躄”、“笑杀楼上人”、“花间笑躄”、“美人笑客”、“斩美人头”、“楼头斩美人”。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265、2266页:“平原君家楼临(下看)民家。民家有躄者。槃(pán盘)散(跛子走路一瘸一拐)行汲(担水)。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pí lóng皮龙,驼背残疾)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例句】: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 唐·白居易《强起迎春戏赠思黯》:“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 宋·刘筠《别墅》:“云际寻撞枝,花间笑躄楼。” 明·高启《过故将军第》:“美人笑客登楼上,假子将兵卫阁中。” 清·孔尚任《桃花扇》:“兴尽宜回春雪棹,客羞应斩美人头。” 清·吴绡《咏古》:“不知宾客成何事,枉向楼头斩美人。”


【典源】《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bi) 者,躄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pi)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今译】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 (赵胜)家的楼房毗邻民舍。一天,邻居中的跛者一瘸一拐地去打水,平原君的姬妾从楼上看到了,大笑起来。第二天,跛者登门对平原君说:“我听说您喜好养士,士人不远千里而来,这是因为您能重宾客而轻姬妾的缘故。我不幸身有残疾,您的姬妾却讥笑我,我请求您将她杀掉。”平原君笑着答应了。跛者离去后,平原君笑道:“看这小子,就因为嘲笑他便想让我杀掉姬妾,不也太过分了吗?”后来并没履行杀姬的诺言。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其门客渐渐离去,走了大半,平原君感到很奇怪,问:“我一向对门客以礼相待,为何有这么多人离开呢?”门下的一个宾客笑道:“因为您言而无信,未杀死嘲笑跛者的姬妾,他们认为您重美色而轻士人,就离去了。”于是平原君就杀了那个姬妾,并亲自到跛者家谢罪。不久,他的宾客又纷纷返回来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轻宾客重女色,或反用之; 也戏指腿跛。

【典形】 花间笑躄、楼头斩美人、美人笑客、笑躄、笑杀楼上人、斩美人头、杀姬、楼上姝姬笑、因躄者杀佳人、楼上人。

【示例】

〔花间笑躄〕 宋·刘筠《别墅》:“云际寻撞枝,花间笑躄楼。”

〔楼头斩美人〕 清·吴绡 《咏古》:“不知宾客成何事,枉向楼头斩美人。”

〔美人笑客〕 明·高启 《过故将军第》:“美人笑客登楼上,假子将兵卫阁中。”

〔笑躄〕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

〔笑杀楼上人〕 唐·白居易《强起迎春戏赠思黯》:“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

〔斩美人头〕 清 · 孔尚任 《桃花扇》:“兴尽宜回春雪棹,客羞应斩美人头。”


猜你喜欢

  • 帝舜歌

    源见“舜弦”。指《南风》歌。用以颂扬明君仁政或太平盛世。唐岑羲《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涘字》诗:“一闻帝舜歌,欢娱良未已。”

  • 庄周蝶化

    同“庄周梦蝶”。清赵庆熺《金缕曲》词之二:“风雨鸡鸣夜,忽挑灯,枕书而卧,庄周蝶化。”

  • 灞桥杨柳

    源见“灞桥”。古人至灞桥折柳赠别,因借以抒写离情别绪。宋苏庠《鹧鸪天》词:“天杳杳,路悠悠……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 冰合流澌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王霸传》:“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滹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流冰),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诡曰:‘冰

  • 申屠断鞅

    《后汉书.申屠刚传》:“光武帝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旧注云,“以刀断马鞅”,未详所出。〔按〕东汉郭宪谏光武帝,有“拔佩刀以断靷”事。参见“断靷”。

  • 郑谷

    同“郑生谷”。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词语郑谷】   汉语大词典:郑谷

  • 杨朱来哭

    《太平御览》卷四八七引《列子》:“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后以“杨朱来哭”为哀吊亡友之典。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诗:“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 忧葵之叹

    源见“漆室忧葵”。指担忧国事。唐李商隐《咏怀寄秘书旧僚》:“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明 邵璨《香囊记.赏雪》:“我和你虽隐居无预,恐有剥床之灾,未免忧葵之叹。”

  • 周昌印

    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西汉汾阴侯周昌“坚忍质直,且

  • 缉柳

    缉(jī机):编织。也作“编柳”,即把用柳木制成的木片编结成书简。王僧孺(465-522年)字僧孺,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北)人。曾仕齐、梁,官至御史中丞。幼年聪慧,家贫,经常给人抄书来赡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