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舌卷齐城

舌卷齐城

此典指郦食其(lìyìjì丽义基)游说齐王田广,使齐国七十余城一时归汉。后以此典比喻通过游说而立功勋。郦食其(?——前203年),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归刘邦,献计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归汉。这时,韩信领兵东进,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当时黄河渡口,今山东平县境),听说汉王刘邦已经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韩信想要停止进军。范阳(今河北定兴县南)能言善辩之说客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汉王刘邦将令攻打齐国,而汉王独派密使劝说齐国归顺,难道另有诏令叫将军停止进攻吗?凭什么停下来不前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一个说话,伏在车子横木上,去鼓弄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70多个城邑,将军统率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国50多个城邑,当了几年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卑贱儒生之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法对,听从他的计策,就领兵渡过黄河。齐王田广听从郦生游说,就挽留郦生畅饮,撤去防御汉军守备。韩信趁势袭击历下(今山东济南)驻军,顺势打到临淄(当时齐国都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齐王田广认为郦生出卖自己,就煮死郦生,齐王田广逃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派使者到楚项羽处请求援助。此典又作“掉舌”。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20页:“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密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必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shì示,古代车厢前扶手横木)掉(鼓弄)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shù树)儒(无见识之儒生)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zī兹,即临淄),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通“烹”,投人入汤锅煮死)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例句】:

宋·苏舜卿《蜀士》:“掉舌灭西寇,画地收幽燕。” 宋·苏轼《次韵答刘泾》:“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长剑忽柱颐,掉舌谈天雄。”


猜你喜欢

  • 男儿当自强

    见〔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邻光

    源见“馀光”。比喻他人给予的恩惠。宋苏轼《答新苏州黄龙图启》:“既联法从之末,又窃邻光之馀。”【词语邻光】   汉语大词典:邻光

  • 妖狐

    唐.沈既济《任氏传》传奇,写了一个美丽的狐女,自称任二十,同人间一个叫郑六的男子相爱笃浓,结为夫妻。起初,郑六不知她是狐女,及至得知真情,依然相爱如初。任二十对郑六也很忠诚,既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又

  • 怀琰

    同“怀璧为罪”。琰,一种美玉。明刘基《秋怀》诗之八:“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词语怀琰】   汉语大词典:怀琰

  • 成瑨坐啸

    源见“啸诺”。指主管官推诿政事,贪图清闲。坐啸,闲坐打口哨。唐李瀚《蒙求》:“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 独弦哀歌

    《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於于:犹“于于”,夸诞的样子,谓故意不与俗调倡和,表示自己道高调不同凡响,以此沽名钓誉。其他 故意不与俗和,以示清高,而沽

  • 零瀼

    《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后以“零瀼”指露重。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恨程途渺茫,更风波零瀼。”【词语零瀼】   汉语大词典:零瀼

  • 朝闻夕死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后以“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清王士禛《池

  • 司空惯见

    同“司空见惯”。宋陆文圭《水龙吟.再次韵一首寄药房》词:“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眸。”

  • 谢家丝竹

    源见“东山丝竹”。泛指优美的音乐。清蒋士铨《万年欢.雪朝迟孙翰庭徐荩山朱震山小饮》词:“十笏荒斋,有淮南鼙鼓,谢家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