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舜舞干戚

舜舞干戚

《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干羽,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干羽,亦作“干戚”。后因以“舜舞干戚”喻以德化仁义服人。北周庾信有《舜舞干戚赞》。


【典源】 《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淮南子·齐俗训》:“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

【今译】 古代虞舜时,南方的有苗氏不服其管辖,禹请求率兵征伐,舜不许,说:“在上的德行不厚而靠武力去征服,不是治国之道。”于是大力实行教化,自己拿着盾和斧舞蹈,有苗氏闻知乃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以德化仁义服人。

【典形】 干戚之舞、舜舞干羽、舞干戚、舞戚、舞朱干、朱干独舞、干羽怀远,舞阶干羽。

【示例】

〔干戚之舞〕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动干戚之舞,兴斧钺之诛,乃贡九牧之金,始颁五瑞之玉。”

〔舜舞干羽〕 元·揭傒斯《靖州广德书院记》:“故三苗负固,舜舞干羽而来格。”

〔舞干戚〕 唐·李白《古风》 之三十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舞戚〕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疹; 瑶阶舞戚,洞庭有三苗之墟。”

〔舞朱干〕 宋·梅尧臣《依韵和王平甫》:“后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朱干独舞〕 北周·庾信《舜舞干戚赞》:“先齐七政,更服三危。朱干独舞,玉戚空麾。”


猜你喜欢

  • 启四体

    同“启手启足”。晋陆机《叹逝赋》:“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词语启四体】   汉语大词典:启四体

  • 柔茹刚吐

    柔的吃下去,刚的吐出来,比喻欺弱避强,欺善怕恶。茹:食。《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宋代朱熹《集传》:“不茹柔,故不侮矜寡;

  • 豕讹

    同“豕误”。明陆采《怀香记.鞠询香情》:“流言却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词语豕讹】   汉语大词典:豕讹

  • 道不拾遗

    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常用来形容民风淳厚。公元前361年,卫鞅自魏逃亡至秦,刚刚即位的秦孝公任命他为相国,封以商地,称为商君。商鞅雷厉风行地推行变法,铁面无私,有罪之人,不管势力多大,也要处罚;有功之

  • 哀王孙

    42`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哀,《说文》为闵,是慈爱怜惜的意思。王孙,王公贵人的子弟。相传汉高祖的大臣韩信少年时生活穷困,遇到一个漂母给他饭吃,他表示以

  • 勾漏令

    同“勾漏先生”。晋葛洪曾求为勾漏令。唐杜甫《为农》诗:“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 桐乡置祠

    同“桐乡归葬”。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棠树勿剪,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岂比耳闻身及?”

  • 攀柏

    《晋书.王裒传》:“王裒(裒,音pōu)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修,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昭)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

  • 丘壑志

    源见“一丘一壑”。指隐居的志向。清陈豪《子寿先生招隐乃园同子缜赓甫迟菊》诗:“平生丘壑志,眷焉怀在昔。”

  • 贫者士之常

    贫穷是读书人的常事。 旧时勉人安贫乐道之语。语出《列子.天瑞》:“荣启期曰:‘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尚何忧哉!’”《后汉书.独行传.范式》:“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宜:犹“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