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莱仙岛

蓬莱仙岛

此典指我国古代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仙岛,为仙人所居。后以此典比喻海中仙境;或形容人间胜境;或指海岛风景极佳。战国时,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就派人漂海寻找蓬莱、方丈、瀛(yíng迎)洲。这三座神山,传说座落在渤海(今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间之海)中,离人间不远,仙人们担心漂海将到,便刮风将船吹开离去。曾经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都在那里。那里飞鸟及野兽都是白色,宫殿都是黄金和白银建造。未到那里时,远远望去,三座神山像天上云气;到达那里一看,三座神山反而映在水下。当船将要逼近时,风就把船吹开,始终不能到达那里。世间帝王没有不羡慕那里的。此典又作“方蓬”、“方壶”、“蓬莱”、“三山海底”、“蓬莱银阙”、“蓬瀛”、“三壶”、“三山”、“蓬岛”、“蓬壶”、“瀛岛”、“五山”、“员阙”、“壶峤”、“瀛洲”。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69、1370页:“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中三神山)。此三神山者,其(傅)〔傅〕(据《汉书·郊祀志》宜校作“傅”,简化字为“传”字)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què雀,宫门前两边供了望之楼,泛指帝王宫殿)。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zhé哲,就)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羡慕)焉。”

【例句】: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唐·李白《赠张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宋·苏轼《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宋·张元干《永遇乐·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宋·刘辰翁《沁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元·萨都拉《汉宫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风吹闻清虚。”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典源】《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无底,名曰归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 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

【今译】 传说渤海之东几亿万里远,有巨沟壑,深得无底,名为归墟。天下四面八方的水,都流入此处,而里面的水也不见增加减少。其中有五座神山,分别名为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高下有三万里,山顶有九千里,上面有楼台殿阁都是用金银珠玉建造,禽兽的毛羽都是雪白的。到处长着珠玉之树,结的果实吃了都能长生不老。上面住的都是仙圣之人,在空中飞行往来。有人驾船想接近神山,等快到了神山反在水下,有风来将船吹走,终究不能到。五神山都没有根与底相连,天帝派了十五只巨鳌来负载它们,轮为三班,六万年一换。参见《龙伯钓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海中仙境或人间胜境; 也用以指海岛。

【典形】 鳌驾蓬莱、方蓬、方壶、方丈、海上三山、壶峤、蓬岛、蓬壶、蓬莱、蓬莱银阙、蓬山、蓬瀛、三岛、三壶、三山、三山海底、五山、瀛岛、瀛洲、员峤、员阙、三岛十洲、巨鳌冠山、鳌岭、鳌山、三山白银阙、海底觅仙人、蓬莱仙馆、银阙尚沉、蓬莱岛、神山、蓬莱入海底、蓬莱宫。

【示例】

〔鳌驾蓬莱〕 元·乔吉《折桂令·登姑苏台》:“鹏俯苍冥,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方蓬〕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方壶〕 唐·李白 《赠张相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方丈〕 唐·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海上三山〕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壶峤〕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蓬岛〕 宋·张元干《永遇乐·为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蓬壶〕 宋·刘辰翁《泌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蓬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蓬莱银阙〕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蓬山〕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瀛〕 宋·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三岛〕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三壶〕 宋·苏轼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三山〕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三山海底〕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五山〕 元·萨都拉《汉官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瀛岛〕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瀛洲〕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员峤〕 元·揭傒斯《寄题张尊师壶州道院》:“安期羡门共来往,员峤方壶相荡浮。”

〔员阙〕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凤吹闻清虚。”


猜你喜欢

  • 屠羊

    同“屠羊说”。南朝梁武帝《直石头》诗:“笼鸟易为思,屠羊无饰让。”唐颜真卿《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功成牢让,事轶屠羊。”【词语屠羊】   汉语大词典:屠羊

  • 萧史秦嬴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结为夫妻升仙的萧史、弄玉。唐杨凝《唐昌观玉蕊花》诗:“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 和光同尘

    《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

  • 雷居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雷次宗传》:“雷次宗,字仲伦,豫州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征并不就。”与子侄书,令“家事大小,一切勿关”。“后又征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

  • 千岩万壑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千岩万壑”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唐 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正立而视

  • 来仪

    源见“凤凰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后因用以代称凤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犷而不臻。”李善注:“来仪,凤也。”《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汉陈琳《迷迭赋》:“匪

  • 太公钓鱼

    指吕尚钓鱼渭水(今陕西中部),受到周西伯访问,任命统帅军队,建立周朝开国功勋。后以此典比喻贤人隐士待时立功,或等待君王邀请出山共取天下。太公望吕尚,是东海(东方海滨海地,约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人。先

  • 离黍之悲

    源见“离愁黍”。谓亡国的悲痛。黄墨谷《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 鹿走苏台

    同“鹿走姑苏台”。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主谓 《汉书·伍被传》载:“后王(淮南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

  • 杯水舆薪

    同“杯水车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见“杯水车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势且莫抗。”【词语杯水舆薪】  成语:杯水舆薪汉语大词典:杯水舆薪